昔日臭气熏天的牛栏猪舍,变成了整洁的文体广场。 黄娴 摄
2月13日上午,低温阴冷。尽管寒冷彻骨,但合浦县石康镇鲤鱼村委叶屋村的保洁员叶长武依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打扫村里的卫生,清运村民家门口的垃圾。
这些看似繁重的活儿,叶长武半个小时就能做完,既快又好。
“村民们的自觉性高,不乱扔垃圾,村里道路的垃圾不多。村民们自家的垃圾也分门别类放好,给我省了不少事!”说起自己的高效“秘籍”,叶长武乐呵呵地表示,“这份工,真不算累!”
村里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平坦干净;家家户户门前整齐地摆放着两个洁净的塑料垃圾桶,桶身上面上分别印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猪舍、牛栏统一设置在村边,清爽干净异味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田间地头泛出新绿,鸟鸣清脆悦耳……鲤鱼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整洁、清新,与想象中的贫困村很不一样。
“前些年,村里可没有这么干净、漂亮!”鲤鱼村村民劳书承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到处坑坑洼洼,出行困难;垃圾随处乱扔,猪粪牛屎遍地,也没有保洁员,脏乱得一塌糊涂。
2011年,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项目建设正式启动。2013年,“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拉开序幕。这两件事情,对于鲤鱼村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据悉,作为我市重点扶持的39个贫困村之一的鲤鱼村,先后成为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的扶贫联系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联系点。两年多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共投资198.5万元,完善该村的千亩蔬菜基地水利设施;投资182万元修建村屯道路;投资25万元发展生猪养殖……至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6元增加到6500元。随着扶贫攻坚工作以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深入推进,鲤鱼村一步步旧貌变新颜。
村里通了宽阔的水泥道路,村民要卖豆角、辣椒等农产品,收购商直接把车开到村里收购。以前自己推着小推车走上10多公里远的路才到销售点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
许多村民告别了低矮潮湿的旧瓦屋,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楼房,窗明几净,墙壁雪白,地板整洁。
“大家的生活好过了,搞好环境卫生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了。”鲤鱼村党支部书记杨煜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据了解,与合浦县其他乡镇一样,鲤鱼村的每个自然村都成立了村民议事联合会,村里的重大决策由村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村民们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
“比如,下鲤鱼自然村通过议事联合会,组织召开户主代表会议,统一了3个村民小组600多名群众的思想,决定统一规划建设村庄道路和文化广场,统一建立卫生保洁、健康文明的村规民约。”杨煜钦告诉记者,村民还筹资聘请了保洁员,确保村里的垃圾日产日清。
不仅如此,村里还拆掉了分布分散、脏乱不堪的猪圈牛栏,猪牛鸡鸭等禽畜都有了各自整洁规范的“宿舍”,昔日“粪便遍地、禽畜乱跑、污水横流”的状况再也不复存在。
“以前,大家都是垃圾随手就扔,现在都懂得了将垃圾分门别类。”保洁员叶长武对记者说,起初,有一些村民不太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非常自觉,再也不觉得麻烦。
“你猜这里原先是干什么的?”劳书承指着村委会办公楼后面的一片空地,笑着问记者。
记者看到,这片空地很平整很干净,靠近道路的这头安装了许多体育健身设施,一些村民在上面锻炼身体,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这里原先都是牛栏、猪圈,臭气熏天,现在是我们村的文体广场!”劳书承骄傲地向记者揭开了“谜底”, “下一步,村里还要在这里建一个篮球场,一个舞台,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注意到,鲤鱼村新栽了不少树苗,“着力建设生态村”的标语随处可见。
“前些天,我们村一共种了几百棵树。”杨煜钦告诉记者,今年7月,“美丽广西”活动将进入第二阶段——“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他们算是提前进入状态。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有三个主要内容: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合浦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鲤鱼村最大的优势是道路硬化,村屯绿化也做得不错,饮水净化工作正在努力推进当中。
据介绍,2011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鲤鱼村加快推进屯级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共投入资金182万元,新修硬化屯级道路建设5条,5.6公里,涵洞2座,修建机耕道路2条1.1公里,砂石屯路1条1.2公里,有力地推进了村容村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