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老村村民在义务清理垃圾。 罗宁 摄
“我们马山现在是越来越漂亮了,不仅是街道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在于我们的城乡变得越来越干净了。”每次回到家乡,在南宁从事餐饮生意的蓝普总要不由自主地赞叹一番。而带来这一变化的,则是马山县委、县政府打出的一记记城乡保洁的“重拳”。
近年来,马山县积极探索城乡清洁、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以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为突破口,积极推广由该县古零镇乔老村创立的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桥老模式”,推动城乡清洁工程进村入屯,城乡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的马山,天更蓝,水更绿,地也更干净了。
乔老村“摸石头过河”走出乡村保洁新路
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在村屯建设垃圾池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在南宁市甚至整个广西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马山县也将乔老村的经验提炼为“乔老模式”,向全县进行推广。5月2日,记者时隔一个多月后再次来到乔老村,深切感受到这里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的精神风貌。
“以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高,有垃圾的时候都往山脚和河里扔,那个时候一出家门,随眼望过去遍地都是垃圾。”乔老村村支书潘宏贤告诉记者,与如今村里的道路几乎“一尘不染”相比,当年村里由一堆堆垃圾构成的邋遢的“景观”简直让他不堪回首,而这一变化,也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环境变好带来的好处。
正是在当时那种严峻的形势下,潘宏贤和村委的其他干部经过商量后,决定在全村各个自然屯都设立一至两个垃圾临时放置点,村民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都集中放在放置点,然后由清洁工人负责拉到村收集中心,再由镇负责从收集中心将垃圾运到县里集中处理。保洁及清洁工人的人工费用按每户每月3元收取,以达到长效保洁的目的。
由于没什么经验可借鉴,乔老村的村干部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后,潘宏贤发现设置垃圾池的效果比想象中的更好。村民不但配合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池,还纷纷主动上缴保洁费,目前全村的保洁费收取率已达到100%。“村子变得越来越干净了,现在保洁成了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动,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都提高了。”潘宏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