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一名村支书的“抠门”与“舍得”

  “村支书陈富可是出了名的‘抠门’支书。”近日,记者正准备前往北海市的“首富村”亚平村采访,市里同志的一句“提醒”,更让人有了非去不可的冲动:他究竟有多“抠门”?

  亚平村,北海侨港镇一个400多人口的小村。

  陈富,50多岁,中等个,头发几乎全白了,健谈,干练。这是刚从村民王国莲家家访回来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寒暄几句后,记者“撇开”陈富,到村里四处“网罗”证据去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北海大开发时,亚平村的集体土地绝大部分被征用,村民虽然从此告别了耕作,但由于集体财产流失严重,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群众上访不断,村务工作处于瘫痪状态。1994年,刚40出头的陈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向大家表个态,绝不乱花村里一分钱。”一位村干部仍记得陈富上任第一天说的话。他告诉记者,18年了,陈富每次去市里或区里开会,都是骑自行车,车坏了就修,直到修不好为止,“至今已换3辆车”。

  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广德接着“揭”陈富的底:2007年,亚平村修建迎宾大道时,陈富带上村委3个干部去买材料。

  “逛了大半天,一家家地砍价,一个工程的材料买下来,几乎整条街的人都认识他了。”接下来,村里铺设村道和建设其他基础设施,陈富也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那一年,光是采购建材,就为村里省下费用超过80万元。陈富“抠门”的声名由此传开。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抠门”的陈富,更有“舍得”的时候。“村干部做事很公道,对村民的事情很舍得花钱!”一位70多岁的黄姓村民说。

  为了尽快使亚平村脱贫,陈富和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利用紧靠侨乡、港口和旅游景区的优势,引导村民转产发展商贸旅游业,并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生猪屠宰场、鱼货加工场、对虾育苗场和外来务工人员住宅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09年,亚平村集体纯收入达132万元,全村商贸总收入近4000万元,一举摘掉了“问题村”、“空壳村”的帽子,成为北海市的“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

  2010年2月,亚平村党支部提议并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村委在集体收入中支出近6万元,为每位符合参保条件的村民出资200元购买新农保,成为广西首个参保率达100%的行政村。而从1994年起,村里每年根据集体经济收益情况,向全体村民发放红利,而且逐年递增,2011年每人分红1600元。

  “陈富‘抠门’也好,‘舍得’也罢,为的全是老百姓。”银海区委负责人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