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农村户用沼气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启示

活了,山安屯的62座沼气池

51541339710890875.jpg

  切碎稻草为村民提供沼气池原料。

  1997年以来,全县建了46109座农村户用沼气池,占适宜建池户的70.1%。去年3月,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能源办对全县1997年至2010年所建沼气池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0个行政村、1067户沼气池正常使用率为35%,间歇使用16.8%,停用40.8%,报废7.4%。这不仅是融水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现状,也是我区作为全国农村沼气第一省区的现状。

  广西300多万座农村户用沼气池何去何从?广西农村能源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3月,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在全区10县10村推行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创新启用试点。融水古鼎村山安屯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5月,记者走进山安屯,惊喜的一面呈现在记者眼前。

  吐故纳新起死回生,一座旧池子清出8吨废渣料

  1

  到达山安屯时,只见一辆抽渣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前,“突突突”地在工作。这台机器与我们以往见过的抽渣机不一样,它可以让渣液就地抽取并分离,沼液通过另一条管道回到农户的沼气池,干渣则自动装进了麻袋。6名县能源办的技术员埋头在沼气池边清理池子,长长的管道蜿蜒地从沼气池爬向门外的抽渣车,一袋袋经过处理的干废渣料堆放在四周。

  黄崇林是县能源办的工程师。他告诉我们,这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了10年,停用多年。这次清理出的废渣料足足有8吨!正因为如此,池子没有产气的空间,只好停用。

  山安屯全屯68户人家,建有沼气池62户。今年以前,山安屯的沼气池歇用6座,停用34座,正常使用仅仅35%。一半的原因是原料不足,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养猪养鸡的也少了;哪怕是新池型可以使用稻草和甘蔗梢做原料,也不适用于距离县城仅3公里,以种植蔬菜为生的山安屯。另一半的原因是许多池子年久失修,堵塞不通,只能报废闲置。

  经过去年的摸底调查后,山安屯作为自治区能源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10县10村试点,开始了大胆改革。

  试点就是没有经验可循,并要在试点后提供经验。

  融水能源办从维修疏理旧池入手,开始了山安沼气池的起死回生之术。

  县能源办主任任志坚笑着说:“一步步摸索着来的。一开始,我们用的都是普遍使用的抽渣机,渣和液一起出来。我们在村外一里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工作站,回收沼气渣液后拉到工作站进行液渣分离,再把沼液拉回给农户,沼渣经过加工做成农肥。这样成本很高,分离得也不理想。按这样的模式推广,得建许多分离工作站,还得新添许多抽渣车才能保证运转。”

  于是,能源办的工程师们四处搜集相关技术信息,最终通过网络购买到了渣液可以就地抽取并分离的机器,并经过实验,改造成沼液沼渣分离拖拉机,成了融水能源办的工作法宝。任志坚说:“有了这台机器,分离工作站就不需要了,一辆车能为许多网点服务,为以后的推广节约了成本。”

  2

  两次会议三份套餐,62户建池人家签订了“全托管”服务合同

  4口之家的路贞华,2004年建了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2008年以来停用了3年。黄崇林的记录本上详细记载了他家的人口情况、养殖情况,池子的维修时间、抽料时间,以及与能源办签订的服务模式。记录上显示,今年5月20日,路贞华家的沼气灶吐出了蓝火,沼气池恢复使用了!

  路贞华说,自己养了2头猪,可以保证池子的部分进料,属半自主供料的农户,全家人一天大概用一立方米的气,一立方米只用缴纳0.8元的费用。他们与能源办签订了“全托管”服务合同,工作人员会定期检查气压、气量以及管道、炉具等各种设施的情况。

  任志坚说:“所谓全托管,就是让农户像城里人使用煤气一样,除了用气,其他什么都不用愁。至于怎么服务怎么用,与群众商量着办。”

  去冬今春以来,县能源办在山安屯召开了两次会议,为村民们提供了三各合作模式,62户建池人家签订了“全托管”服务合同。

  去年11月16日晚,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周鸾英、能源办主任任志坚,带着工程师、技术员第一次就建立“全托管服务试点”与山安屯的村委坐下来沟通,村委一致赞同。

  当年12月3日晚上,县能源办到山安屯召开群众动员大会,62家建池户到了61名代表,大家对“全托管”充满期待,90%以上的沼气户接受“全托管”服务。

  3天以后,县能源办带着合同文本与山安屯沼气户见面,征求大家意见。自主供料、半自主供料、能源办统一供料的三份套餐,由农户自由选择;清理旧池、日常维护、沼气价格,账算给群众看,主意由群众拿。12月8日,58户村民与能源办签订了服务合同。

  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山安屯的62座沼气池全活了!

  牵一发动全身,小山村享受起“德式”生态生活

  3

  黄崇林的详细记录,获取了山安屯“全托管”服务运行的有关数据、可持续运行的成本及利润空间。实践收获的不仅仅这些,边想边干边总结的过程中,能源办和山安屯对未来的憧憬都发生了变化。

  30多岁的路光正是山安屯的村民小组长。外出打工回来后,村民们多次选他做村民小组长,将他留在村里为大家做事情。路光正想法很多。建立“全托管式沼气服务试点”,他是第一个赞成的:“国家出了这么多钱安装硬件,就像家家户户买了一大件,不会用,太可惜了。现在能源办来清理旧池,保证池子供料,保证池子维护,保证正常使用,大家就像城里人用煤气一样,刷卡买气,方便实惠,好事情!”

  能源办还在村子里安装了太阳能设备,路光正和任志坚商量着把村里的路灯改成太阳能路灯。

  山安屯的能源生态化吸引了环保部门的注意。环保工程师为山安屯设计了污水处理系统,结合沼气池的使用需要,山安屯过上了理想的现代化能源生活:生活污水与排泄物分流,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排入村后的小河,因为上游村庄也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原来黑黑的小河,两三个月的功夫就清了;排泄物进入沼气池,沼气生火,沼液回收利用或者部分用做农肥,沼渣卖给能源办;太阳能发电。这样的能源模式,竟然接近了发达国家德国的做法!路光正说及此,充满了自豪。

  能源办也在摸索中不断调整和扩展自己的思路。一笔笔账算下来,他们算清了“全托管”的成本,发现了利润的空间不是向农户收用气的钱,而是服务与生态能源的产业链。这使得沼气池进一步实现了利国利民的初衷。

  服务是“托管”体系正常运转之本。建立服务网点,统筹全县养殖业、种植业提供的沼气原料,配送给农户,保证池子正常使用。这样就有了稳定的服务项目,稳定的沼渣出料。生态能源的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利润支持。沼渣加工成优良的有机肥,以化肥一半的价格出售给农户、种植大户、生态园区,利润空间巨大。能源部门可以吸收社会力量建立服务公司,与农业、环保等部门建设生态示范园,餐饮业、观光旅游业的增值空间十分可观。

  通过“全托管”,融水盘活了沼气池的硬件,初步摸索建立和构想出政府扶持、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独立核算、多方共赢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与机制。这对广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