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大扶贫侗乡面貌新

  炎炎夏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安马村寨全屯,一栋栋崭新的侗族吊脚木楼,星罗棋布坐落在茶山脚下,平坦的水泥路上,时而可见运货的汽车来回穿行。

  安马村原是个贫困村,喝水都要肩挑背扛。近年来,在“整村推进”扶贫下,全村所有村屯通了路,有了电,装了自来水,茶叶和杉木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水、电、路开通,大家种植、运输茶叶和杉木的成本大减,生产积极性很高,收入自然增加了。”村支书吴金光微笑地说。

  从“十一五”起,三江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力度,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陆续竣工。截至2011年,已新建村屯公路113条和桥梁18座,实现了贫困村村村通四级公路,解决8.78万人行路难问题;在全县53个贫困村建成蓄水池79个,让3.95万人告别了挑水喝的历史;贫困村沼气池入户率达35%以上,14950名村民获益。

  生产生活设施的不断改善,为贫困村群众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采茶时节,笔者来到“整村推进”之一的八江乡布央村,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春茶。“每公斤茶青卖20元,家里的8亩茶叶今年收入有望达到3.5万元。”村民吴运雄告诉笔者。“整村推进”农业产业扶持,使布央村成为“广西侗茶村”。目前全村茶叶面积为3600亩,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种茶前的600元,提升到2011年的6000元。

  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三江以“两茶一竹”特色农业为重点,完成茶叶新品种种植面积12627亩,实施茶叶低改3.8万亩,三江获得“国家茶叶标准园建设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殊荣。2011年全县产干茶7615吨,产值5.8亿元,30万茶农人均收入1679元。油茶和毛竹种植面积也在不断递增。

  “十一五”期间,三江共投入财政扶贫等各种资金2.48亿元推进“整村推进”,使2.5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今年,该县以首批23个贫困村作为主战场,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开发和扶贫培训为重点内容,每村投入将不少于300万元,接力进行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

  截至5月中旬,该县已完成贫困村屯道路新建、改建35条113公里(含道路硬化),新建桥梁13座141米,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63期2830人,完成“大塘坳”茶叶新品种植扶贫示范基地一期工程800亩,富禄乡归述村500亩茶叶新品种植扶贫示范基地,斗江滩底和高基麻源1135亩油茶示范基地,竹子低改扶贫示范基地正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