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淹没区村民找到致富新路子

    在美丽宽阔的右江水面上,漂浮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水上车间”——网箱。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碧波荡漾的河面,鱼儿欢快跳跃。一个个“车间”上,“工人”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有的在投料喂鱼,有的在清理渔具,有的在观察鱼儿生长状况。这是笔者在田阳县那坡镇那音村看到的壮观景象。

  “一个网箱就可以放养近2500尾鱼,每个网箱年产鱼1万多斤,年产值达4万元。”那音村的养殖户陆启兵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去年,他看到百峰村的曾雄新利用网箱养鱼获得成功,就开始在右江河库汊里搞网箱养鱼,投入将近6万元。十几个网箱主要养有罗非鱼,草鱼和鲤鱼。每天他都忙着割草喂料,有时忙不过来,儿子和媳妇也过来帮忙。去年11月份投放的4000尾草鱼,现在每条平均重3斤多。陆启兵说:“我家有5口人,原有耕地面积5.6亩,被那吉工程、南百高速路、华润水泥厂、百靖高速路等相继征地共4亩多,现在只剩下0.5亩的水田和0.5亩的旱地,我家把部分征地补偿金投资在网箱养鱼上,希望来年有好收成。”

  近几年来,因南百高速公路、那吉航运水利枢纽工程、华润水泥(田阳)项目的建设征地,沿河村民的耕地面积总共减少1300多亩。

  那吉航运水利枢纽蓄水后,该镇的那驮、那音、百峰、晚塘、东红等村700多亩的良田好地,由于水位上升被淹没了。全镇非主航道水域面积多达8000亩。那坡镇河段常年无大风大浪,水质清澈干净,年平均气温21.5℃,非常适合养鱼。

  2008年,那坡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导沿河村民发展无公害网箱养鱼。为了发展这一新产业,让淹没区村民找到致富的新路子,该镇一方面发布《那坡镇网箱养鱼项目招商简介》,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让经济能人做好示范带动,一方面组织淹没区的人大代表、村干外出到西林、南宁等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加信心。

  百峰村民代表曾雄新是第一个搞网箱养鱼并且获得成功的养殖户。附近的村民纷纷来到他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曾雄新也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介绍他的养殖经验。比如,网箱在水域里如何定位、鱼苗投放比例、鱼种混养等技术经验。后来,在县畜牧水产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田阳县雄新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成立,当时刚有33户养殖户入社,曾雄新被推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通过合作社来组织群众发展网箱养鱼,使之成为淹没区群众增收的新产业。

  东红村社王屯是右江田阳段最低洼的村庄,因那吉水利枢纽工程拦坝后,河面水位上升,淹没该屯250亩耕地,大部分居民被迁移。为解决移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县移民局、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村组干到西林、桂林参观学习网箱养鱼技术。2010年10月,社王屯30多户都办起了“水上工厂”,积极加入合作社。村民小组集体投资3万多元用于补助村民发展网箱养鱼。

  田阳县十分重视网箱养鱼这一新产业,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该基地进行网箱养鱼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并及时了解养殖户在养鱼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4月,县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雄新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为“乡土人才基地”。该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五个统一”即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渔具、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服务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谋求社员增产增收和网箱养鱼产业的发展,使网箱养鱼逐步成为那坡镇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那坡镇网箱养鱼基地已经发展到社员110户,放养网箱近1000箱,网箱存栏250万尾鱼,同时发展库汊养鱼面积有600多亩约190万尾鱼,预计全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