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鞭炮声响彻隆安县叮当镇红阳村寂静的天空。红阳村的村民聚集在山脚下,自发举办红阳村瑶排屯通车仪式。“这条路的开通,结束了我们瑶排屯几辈人行路难,连单车都推不进去的历史。”罗村长动情地说:“修路人恩情似海洋,扶贫办情重如泰山。”
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大山。山上,四个“之”字形的新路如同披挂在山上的飘带。村民兰英莲对记者说,以前他们出山,要绕好大一个弯,年轻的要走40分钟,年纪稍长的,就得走上1个小时。到了山脚下的屯,才能骑上他们寄存在别人家里的自行车,回来晚了,就得连人一起“寄存”在别人家了。
兰英莲的嫂子说,有一次他们去卖猪,让猪趴在笼子里,两人肩挑出山,可千辛万苦地挑出山后,猪已经给折腾死了。后来再卖猪时,只好把猪四脚朝天五花大绑地挑出山去。
红阳村瑶排屯四面环山,16户瑶胞世代居住在这个方圆两千多平方米的小山坳里,靠种植玉米、黄豆为生。看见山外的人种甘蔗得钱,以前也想过种些甘蔗,可种出来怎么运出去?最后只好不了了之。“行”的不方便不只让生活不方便,也让生活没了盼头。好多屯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都不愿回来。
由于开路的成本很高,县里做过估算,至少得20-30万元,而瑶排屯居住户数较少,因此修路的事一直拖着没能实现。
自治区卫生厅定点帮扶红阳村后,先后投入了360万元对红阳村进行水、电、路、致富培训等全方位的帮扶,使红阳村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当卫生厅工作人员第一次走进瑶排屯这个被人“遗忘”的小山坳,了解到这里连出行的基本需求都没能解决后,觉得瑶排屯的人数虽少,可不能因为人少就忽略了他们的困难,不能因为帮扶难度大就有理由让他们掉队,于是下决心帮助他们解决开路的问题。
从2006年底起,卫生厅多方筹措,先后投入了16万元买材料,请专家,并组织厅机关及药物植物园的职工前去参与修路,扶贫队的工作人员也常年驻点指导。瑶排屯的村民们听说有人肯为他们投资开路,非常热心,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轮流回来参与修路。历时两年终于把这条两公里的盘山公路给开出来了。
“现在,别说是自行车,连桑塔纳都能开到家门口了!”听说路修好了,在南宁中石油公司工作的韦先生专程开车回家。
因为开了路,瑶排屯先后有五户人家买了摩托车。兰英莲家里就是其中的一户。谈起今后的打算,她说:“现在可以种一些甘蔗了,再养几头猪,养十几只羊,明年就可以出栏拿到镇上去卖了。”
在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中,路口村民们自制的那副红对联格外的醒目:劈刀开路路畅感恩共产党;削崖架桥桥通怀念修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