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因为贫穷而去收破烂度日;如今,因为收破烂而建起了小洋楼。不久前,这个人称“破烂村”的自然村,还成了市级文明卫生村。
这个“破烂村”,就是平乐县张家镇朝仙村委鱼乍塘村。上世纪90年代,鱼乍塘村村民的住房全是泥巴房,600多村民仅靠种田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1995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4个弟弟,村民陶炮来被迫走上了收破烂之路,同时说服了四五个村民跟着他一起干。当时,谁也没有想到,陶炮来的这一举动竟然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
陶炮来在家里开了个“破烂收购小店”,每天负责收购村民家里的废铁烂铜、鸡鸭鹅毛,一个月下来,收益不薄。看到有钱可赚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他的队伍,如今,全村600多人中已有七成以上从事这个行业,“破烂村”因此得名。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县各个角落,荔浦、恭城、昭平、钟山等地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虽然收破烂需要经常走出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农活,而且收入还不错。村民陶运福说:“1994年,我在福建搞装修,每天才得9块钱,可在家里收破烂的村民,平均一天有10来块钱收入。”
说起收破烂的经历,村民陶运福说,最开始,村民们使用的收破烂工具是箩筐,后来逐步发展到单车、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收的破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初仅仅收些鸭毛、破鞋底、废铁,现在连电视、冰箱也收,收入更是从当年一天10来块钱增加到现在的五六十元钱,有的甚至更多。
陶运福说,当年因为贫穷,不得不靠收破烂养家糊口;现在,因为收破烂,兜里有了票子,村里90%的农户都建了小洋楼,并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建设。去年,村民们集资30多万元把全村2000多米的村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又筹资3万多元在村头建起了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接下来,他们还将修建村头花园、水池、凉亭等设施。
今年初,“破烂村”申报并通过了市里的文明卫生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