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上访村喜变文明示范村

——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竹岗村

  2008年,在海拔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被确定为全区移民新村示范点、移民村培训基地--它就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竹岗村。该村40户200人,家家有沼气,户户有果场,全村有果园1300多亩,去年该村水果产量达3万公斤,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村内主道已铺设水泥路,高架路灯、篮球场、科技文化室、学校、文化娱乐舞台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但又有谁知道,1990年以前,这个远离县城,要经过十八弯山路才能到达的小山村,只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上访村。

  搬 迁

  该村原居住在兰洞桥头村。1967年,随着该县兰洞水库建设,兰洞桥头村被淹没,20户村民被移居到黄竹岗村。当时的黄竹岗,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亩产不过百公斤,收入不足百把元,一日三餐杂粮饭,一年四季布衣裳,黑夜采光松明火,白日劳作鸟兽伴。

  1970年4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让黄竹岗人雪上加霜, 23间房屋被冲毁,农作物也被冲得所剩无几。

  创 业

  就在这时,唐元娥、李二秀、李玉鸾等7位共产党员站了出来,他们不等不靠,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为改造农田,他们带领黄竹岗人到数公里外的水库挑水,上山烧石灰。同时还带领群众种毛竹、杉树、药材。几年后,村民们逐渐摆脱了贫困,黄竹岗的山也青了,水也绿了。

  1982年,由于山场权属不清,他们苦心管护起来的1000多立方米的林木被砍伐。为此,他们经历了10年之久的马拉松式上访。由于多年上访,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黄竹岗人的生活又一次跌到了70年代的水平。

  壮 大

  争议山场确定后,黄竹岗开始大力发展月柿种植。1992年,35位能上山的农民苦战一年,当年种下月柿1万多株。到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首次挤进全县前列。

  手中有了钱,黄竹岗人便开始狠抓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将影响教学的碾米厂搬迁;二是建起科技文化室和灯光球场;三是将通往果园的机耕路改为四级公路;四是开发150亩集体果场,壮大集体经济。2001年该村在县水利局、兰洞电站等单位扶持下,浆砌排水沟、硬化村道、建好村大门。2002年该村还在村道两旁种上桂花树、安装路灯,使村里绿化、美化得到彻底改善。

  富而思进的黄竹岗人从没停止前进的步伐。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后,该村又自筹资金3.8万元,并在县扶贫办扶持下,完成了全县第一个人畜饮水工程。同时还建起1000亩毛竹基地,每年为集体创收8万余元。2006年该村又自筹资金4.5万元修建了村文娱乐活动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2007年,该村又在区移民局支持下,投资数十万元兴建移民培训中心和培训宾馆。

  10年来,该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连续10年成为无人上访、无封建迷信、无赌博、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各种纠纷的“五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