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移风易俗 构建文明富裕村


风光优美、环境整洁、路网畅通。一幢幢独具风情的楼房,依山而居,错落有致;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湖畔洋楼,桃花桑树。这就是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走进土桥村,宽敞洁净的水泥路、小花园式的楼房立刻让人眼前一亮。

喜事新办 主任嫁女不收彩礼

曾任村委主任、现任横山屯党组长的韦显辉告诉记者,在1980年以前,一提起土桥村,人们总会把它跟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

那时候,村里人深受婚丧陋习之苦。以前,办一件喜事,一般都要花费3000元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当时一个家庭一年的纯收入。

韦显辉说,当时,村干部意识到,要改变土桥村的面貌,必须从提高村民的素质入手,破除陈规陋习,把村民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探路子、赚票子”上来。

韦显辉从自己做起。前几年,他女儿出嫁,他不摆酒,不请客,不收彩礼,不送嫁妆,一家几口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后,就将女儿送出门了。当初,女儿还觉得颇委屈;如今,她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一家人脱贫致富,耗资18万多元,盖起了一栋3层高的漂亮楼房。

丧事从俭 老人过世遗体火化

过去,村民们不但是办喜事讲排场,连办白事也大操大办。办一件丧事,也要花费两三千元,摆上几十桌,子孙们披麻戴孝,折腾两三天……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给村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量兴建坟墓,既浪费了土地又增加农民的负担,而且还产生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

如今,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许多村民崇尚节俭,老人去世不再土葬,改为火化。几年来,村里共有3户人家以火化的方式为老人送终。

一位村民说:“前两年,我父亲因病去世,家人要求请两套班子人来吹打,把丧事办得体体面面。但我认为,尽孝应在老人生前,死后花再多的钱,老人也享受不到。最后,我们不请吹打,遗体火化。这一来,不但省钱,而且原来要折腾两三天的,现在一天就可以办完。”

另一名村民则说,以前,村里人有病不是去医院,而是请巫婆做“法事”。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做这种蠢事了。

村规民约 赌博者将被“请”出村子

破除了陈规陋习,少了封建迷信,村子里多了各种文体活动、普法培训班,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普法教育开展的同时,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青年突击队”。

村规民约规定,参与赌博者将被“请”出村子,最少要搬到村外500米以外居住。横山屯屯长黄瑞光告诉记者,这一条规定很有震慑力。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赌博现象。时下,有的乡村“六合彩”赌博泛滥成灾,但他们村里无一人参与“六合彩”赌博。

养蚕致富 蚕茧“垒”起栋栋新楼

在土桥村,村前村后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桑树。走进农户家,记者看到农民们都在忙着喂蚕。

去年,全村鲜茧产量384吨,产值达768万元,加上其他种植收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498元,88%的农户都盖上了新楼房。

一幢幢漂亮的楼房,全是村民靠养蚕致富建起来的,两条长3公里的村级硬化水泥路也是靠蚕丝“铺”出来的。村路宽4米,水泥路面厚20厘米,共投入了80多万元资金。

沿着村路一路走进去,只见路旁的山坡上种满了桃树。去年,为美化村景,村里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发动全村男女老少,花了几个月时间,种上300多亩桃树。陪同记者采访的镇干部李泽松说:“如果你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眼前将是一片桃花盛开的景象。”

村民喜滋滋地收蚕茧。南国早报记者王克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