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走进兴业县四新村,拓宽、硬化了的村道水泥路,立在路边的不锈钢路牌,让多次到过四新村的记者耳目一新。进入村子,更令记者感叹的是:这个村的变化不仅在于路,不仅在于98%的村民住上了砖混新楼房,拥有了现代化的电器、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而在于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新举措!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民们正以全新的观念推进新农村管理,以全新的民风构筑新村貌……
致富“三招”思路新
投资36万元完成凤山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635万多元硬化村道;投资42万元建村委办公楼;投资35万元建机耕路8条;投资13.5万元建四新五保新村;两年自筹500多万元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投资和建设,对于四新村来说,在1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四新村辖8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人口6154人,人均耕地1.16亩。过去,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水稻种植不高产,坡地产不出经济效益,村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是核心。近几年,由群众从经济能人中推选出来的四新村党委书记袁秋华、村委主任谭万宏等班子成员,团结合作,使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三招”,为构建和谐四新提供了保障。
——全村分片成立三个党支部,落实村干部包干到片到自然村责任制,选好各生产小组组长,激励党员发挥“双带”作用。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引导村民进行规模种植和养殖。先后建成了火龙果、桑蚕、蘑菇、马铃薯、麻竹、果蔗等优势产业基地,加上规模养鸡、养猪、养鸭,村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
——利用市场经济理念,大胆推行承包、租赁、合股经营等运作方式,把集体的土地、山林、鱼塘、工厂推向市场。去年,四新村通过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引凤归巢”,分别从广东引进一家拉线厂和一家制鞋厂。目前,依托5个红砖厂和新引进的几个项目,安排村民就业500多人。200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多元。
整治脏乱村貌新
说起四新村的行路难和脏乱差吓跑客商的故事,村民们还记忆犹新。那是两年前,几位客商有意来合作投资种养业,一进村就被该村窄小且坑坑洼洼的道路和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吓跑。
深痛的教训,坚定了村“两委”带领村民打一场修路大会战的决心:他们要让村里道路平整起来,宽敞起来,硬化起来,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村容村貌的整治。修路缺乏资金,村党委书记袁秋华等“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和垫支资金。一些自然村的村民开始并不很热情,村干部便组织各自然村群众代表到村路修得较好的石朗自然村参观。参观的代表再也坐不住了,回去后马上带领群众掀起集资修路热潮。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的捐几千元,少的十几元,外出打工的把钱寄回来了,老人积攒的养老钱捐出来了,外嫁女送钱回来了,不少群众无偿让地和拆除房屋让道。崩沙自然村两个月内就完成4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路。截至目前,全村共集资635万元,修建了32公里的硬化路面,水泥路基本修到各家各户门前。
路面拓宽了硬化了,四新村有了直达县城的班车。接着,村“两委”又倾力推动村民进行提升生活质量的“六化”建设。通过大力实施旧村旧房改造,改水改厨改厕,修建一批垃圾池、果皮箱,成立有每家一人参加的村环卫队等,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现在,全村基本实现了燃料沼气化、村内清洁化、庭院美化绿化、用水自来化、道路硬化、厨房厕所卫生化的“六化”目标。
村容村貌变靓了,前来合作投资的老板纷至沓来。贵港市一家公司首先签订蘑菇种植合同,从去年起,村民冬种蘑菇就赚了大钱。今年全村冬种蘑菇面积扩大到了5.5万平方米。村民袁耀瑞一家就搭建了4个大棚,种植蘑菇1000平方米。袁秋华介绍,今年仅冬种蘑菇、马铃薯、蔬菜几项,村民人均增收将超过250元。
民主理村气象新
近两年,四新村投资了2000多万元办公益事业,可村民们对每一分钱的用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该村实施“阳光村务”工程的结果。随着村里公益事业的发展,四新村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村里的钱,上级支持的,村集体收入的,群众集资捐献的,从一分一角到上千万元,村干部从不经手,而是由群众选出公道正派的村民来理财,定期公示,村“两委”干部参与监督。
由于民主管理,增强了村委会的凝聚力,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去年以来,村里实施旧村旧房改造,村“两委”班子一号召,涉及工程改造的600多户村民在一个月内纷纷自愿签字同意。
2006年8月,村“两委”班子决定搬掉村委办公楼对面的一座600年祖坟,在此建设一个广场。虽有一半左右村民特别是老人反对,但经过村干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这项公益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村民何报定说得好:民主理村,使村民主人翁的精神立了起来,正是有了主人翁精神,许多看来很难办到的事,在四新村却轻而易举地办到了。
文明建村乡风新
“生活富裕看新素质,乡风文明看新风尚”。四新人将这两句话书写在村委办公楼前的青年广场边上,作为文明建村的努力方向。
如何提高村民的素质,树起村里的新风尚?村“两委”决定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入手,牢牢占领文化阵地。
记者看到,在村委办公楼的电脑室里,不少村民在上网学习;图书室书架上图书琳琅满目,村民们在认真地查阅资料。村里建成的“十里文化长廊”,还有各自然村的灯光球场,德礼自然村的广西第一个村级室内体育馆等等,都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
在村委办公楼前,占地近7000多平方米的四新青年广场,宽大的舞台下,可容纳七八千人活动,绿地花草、花灯、体育健身器械分布在广场四周,其建设档次可与城市社区广场媲美。记者到四新采访当天晚上,有幸观看了一场晚会,除村里的文艺队表演外,还有开车来助兴演出的县健身舞蹈协会的60多名会员,很是热闹。村民谭帝模说,村里文体设施丰富了,不仅方便了本村青年和未成年人,还吸引了外村的青年前来进行球类比赛。
此外,该村“文明村屯”、“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红红火火。人们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讲卫生,接受新技术,热心公益事业。就连在外迷上赌博的青年袁光宇也立碑戒了赌,在县城开了一间雕刻店。有了丰厚收入的他,成了村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令四新村人骄傲的是:如今的四新村,成了无邪教、无吸毒、无重大纠纷、无械斗、无集体上访、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刑事案、无赌博的“八无村”,还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