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章:在农村造个“小市区”


——记钦州市钦南区土地田村党支书刘信章

  人物感言:我们搞新村建设,形成农村里的“小市区”,最终就是要让荒山野岭都变成寸土寸金的工业区。
  

  刘信章的脑子好用、思路开阔远近闻名。近日记者再访钦州市钦南区土地田村时,他算全村的精细账滴水不漏:去年进厂原料蔗(榨季跨越到今年)42740吨,仅这一项,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去年全村种辣椒100公顷,辣椒价好,亩产值六七千元,这一项人均收入2000多元;全村拥有虾塘170多公顷,这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会超过3000元。“正因为村里人均收入高,村里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很少,全村3700人只有100多人在外面,目的不是‘捞世界’,主要是为‘看世界’。”

  刘信章说,村里人收入高,但收入也不平衡,富的是那些搞种养的。“土地田村的穷人,主要是脑子不活、文化素质差、没有种养技术的人。所以我们还要借助市里、区里、镇里的力量,通过党员电教户、农村实用技术课堂等,对这部分人进行种养技术培训,同时也提高原来就搞种养的那部分人的技术水平。”

  刘信章最得意的事,就是搞了土地田村的新村规划建设。他从1993年当党支书起,就不遗余力地做这件事,在沿南北二级公路边划出一块地皮,引导农民来这里建房。他认为:农民在新村建房,水、电、路、可以统一搞起来,这是分散住在原来的自然屯没法办到的;人口集中起来后,还可以搞一个小市场,依托公路同外部市场联系,形成村里商业经济的增长点,群众生活形态也会因此产生质的变化,最后形成农村里的“小市区”。目前,土地田村已有210户人家1050人搬进新村,住进了两三层高的砖混小楼,占全村人口的近1/3。“我们的目标是,新村基本涵盖全村人口,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市镇。到时家家户户边在这里做生意边回老家种地,就形成新农村的生活形态了。”刘信章非常自信地说。

  刘信章搞新村建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推动村里的工业化建设。“工业项目需要水通、电通、路通,不依托新村建设没法搞。我们已谈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用高岭土做砖,一个是用本地的黄瓜、辣椒之类搞农产品特色加工,老板很愿意来。土地田村靠海边,可以搞边贸和来料加工,也切合自治区加强北部湾地区开放开发的精神。如果明年沿海一级路通过土地田村,土地田村的海边没准就可以搞出个占地几千亩的工业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