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小变 一年一大变

邕宁区那楼镇那务村新农村建设赢得好评

那务村村民庆祝新村委会办公大楼落成。

  “那务村一日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这是邕宁区那楼镇政府对本镇最偏远的山村——那务村的评价。

     一年前,记者曾去过那务村。然而,当记者日前再次走进那个风景优美的那务村时,发现它确实今非昔比。

古老山村——巨变


     那务村风景优美,风俗独特朴实,是邕宁区有名的长寿村。但由于该村地处偏僻,自古以来山多路难走,村民长期处于“闭塞”状态,能走出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经过几代人“走”成的蜿蜒山路。据说上世纪90年代末,外出打工者带回来的照相机都能让村里人稀罕好一阵。

     然而这些年来,这个古老的山村正努力摆脱“闭塞”的帽子,紧跟上大时代的步伐,轰轰烈烈地发展经济,村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元;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900元,全村70%的房屋是钢筋混凝土建的楼房,新鲜的熟食和新鲜的肉类不再“千金难求”。

     2005年,那务村在政府帮助下,集资了14.6万元,“凿开”了一条通往那楼镇的砂石路;2006年,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铺在砂石路上,全长9.6公里,是那楼镇最长的通村水泥路;今年2月5日,村委会办公大楼落成使用。

     “我们村已经有23户开通宽带,就等电信机房正常运转了。”那务村村委会主任廖文帅一边说一边把我们让了进去。“2001年那务村安装有线电视,2002年拥有了移动通信发射台,2007年又开通了中国电信村级宽带。”廖主任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谈不上发展经济,更不用说转变村民的思想了。”


干部群众——齐心


     包括廖文帅主任在内,目前那务村有5个定工干部,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他们思想活跃,务实为民。这些年来,他们引导村民们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把甘蔗产业和桑蚕养殖做强做大,扶植成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奔走,发动群众参与,并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通村路,引自来水,拉通讯线路,改变了那务村走路难、饮水难和通讯难等“老大难”问题。

     廖主任向我们讲述那务村的喜人巨变时,口中一直在提到上一届的村委会副主任廖思律。今年37岁的廖思律连任两届村干,期间为村民引进了不少“新鲜元素”,大大拓宽了村民的视野,解放了村民的思想。

     在村民眼里,廖思律是个有文化、有想法,而且事事当先的人。村里第一辆摩托车是他推进来的,人们第一次见到的摄像机、数码相机和电脑也是他从外面扛来的。1999年,廖思律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他看出群众对外面世界沟通认知的渴望,便利用他与通讯部门熟悉的便利关系,带领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等的工作人员前来“考察”,争取他们在村里设发射台和工作点,以打通“闭塞”障碍……

     廖思律还通过自学掌握了摄像和电脑动画制作的知识,在宣传政策、做村民思想工作时经常方式翻新,让村民在娱乐中接受教育。现在,那务村开通了村级宽带,农业信息服务站也将很快设到村委会。

     正说着,村支书廖思群带着那楼镇政府的几个领导“闯”了进来。原来年初时,村干们合议要在村口建立一个村级警务室,现在已经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今天相关领导亲自到村里来考察,解决问题。

村民生活——精彩


     开通的干部可以改变村民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生活用“精彩”和“丰富”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会觉得过分。

     在那务村,最隆重的节日首当国庆节。那个原属于城市的黄金周也是村民“黄金周”,村民流连于篮球赛的热闹、唱戏喜庆和看电影的欢乐。而春节期间,举办的运动会热闹而正规,正月十六还举办全村的歌唱比赛。

     在廖思律的电脑室,记者看到了他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今年春节第六届篮球运动会的录像:在开幕仪式上,全村10个队的代表和裁判员队伍踏着高亢的音乐举牌进场……

     廖文帅说,以前村民过春节的时候活动很少,自从2001年举办第一届篮球运动会以来,村民的生活丰富多了。“等村里的新球场、戏台和文化室修建起来,村民的生活就更丰富多彩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