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新观念·新农民·新鲜事

  日前,笔者到西林县8个乡镇的部分村屯走访,所见所闻令人欣喜,西林县农村生活的变化可真大!

  公路一通财源进

  “村里通了公路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公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西林县八达镇花贡村,村民李建荣高兴地告诉笔者。村里通了公路后,李建荣买了一辆农用后推车,专门帮群众把山里的农副产品拉出山外,赚取运费,每天除去油费都有100-150元的收入。现在,李建荣家里不仅有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彩电、冰箱等电器,还买了微波炉,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的变化令他自己都始料不及。

  近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扶持下,西林县先后修通了到全县93个村的村级公路,有些村还通了柏油路,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该县古障镇央洪屯距县城38公里,那里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盛产八角、水果、杉木、生姜、桐果等农副产品。然而,过去该屯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是一条简易村路,且路基松散,路面窄小,运输极为不便。由于路况太差,运输成本高,每年大量的桐果、生姜、木材等农副产品因交通条件的限制,价格低廉,致使农民一年到头付出艰辛和汗水后,获取的却是极少的收益。现在路通后,大卡车直接开到村头收购农产品,农产品价格快速提升,数着厚厚的一沓钱,群众笑得合不拢嘴。

  现代信息入村来

  现在,在西林县广大农村,不少农民用上了电脑,电脑成了群众致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西林县种有几万亩砂糖桔,去年水果成熟时,价格低迷,不少人眉头紧锁。古障镇村民韦成文怀着试一试的心理,把砂糖桔信息发布到网上,不久来自贵州、四川的客商把水果抢购一空,而且价格不菲。

  马蚌乡村民李何金深有感触地说:“我有几十个养鱼网箱,过去诸如防疫、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很不畅通,现在好了,打开电脑,一查便知。”

  文化生活赛城里

  闪烁的灯光、悠扬的舞曲、欢快的笑声、美味的烧烤……这是笔者在西林县八达镇那卡村见到的情景。

  在那卡村,不少群众自发办起“农家乐”。每到晚上,忙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放松心情,互相交流。自从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西林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经济。一些手头宽裕的农民,办起了“农家乐”,白天干农活,晚上搞经营,吸引了十里八村的群众。不少群众说,自“农家乐”办起以后,农村打麻将赌博的现象明显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昔日“野”迹悄无踪

  在西林县西平乡皿帖村采访,笔者听到这么一个故事:过去该村没有厕所,到处“屙野屎”。有一次,一个姓韦的姑娘因为内急到野外方便,三四只嗅觉灵敏的家狗紧随其后,一只狗还把韦姑娘咬伤了。

  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这几年,西林县在相继开展“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几个大会战的基础上,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沼气池建设”大会战,帮助农民建沼气池,同时建配套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如今,在西林县,45%的农户有了专用厕所,“屙野屎”的现象逐渐减少。粪便排入沼气池,还可变废为宝,为沼气池提供原料。随着沼气池的推广使用,就连村道里平时常见的牛屎、猪屎也少了,都被群众捡进沼气池当原料了。目前,西林县建有沼气池8.5万多座,据计算,一年可节约干柴3万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