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对“城乡清洁工程”半年工作情况作出重要批示:“成绩显著,但不可放松,继续抓深化和拓展,以坚韧不拔的努力实现城乡清洁的目标。”当前,自治区各级各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疏堵结合,以“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推进工作,全区“城乡清洁工程”向纵深拓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了一组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系列报道,再现了全区各地的新变化。
有人说,城中村,是都市里的“伤疤”。
住在“伤疤”里的人不愉快,站在“伤疤”外看的人不自在。
东兴市,一个靓丽的国门城市。从1993年到2007年初,历经14年的拆迁“长征”,这个繁华边境口岸城市中的12处“伤疤”愈发突兀。
“城中村难拆,难在意识,也难在利益。”东兴市城中村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钟文海坦言。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开展,东兴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彻底改造城中村。由各单位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各个工作组“沉入”第一线。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我家祖祖辈辈住在这祖屋里,给多少钱都不拆!”住在原北郊四队城中村里的不少老人相当“顽固”。工作人员找准突破口——找到老人的儿子:“女朋友上门来,一看住在这种地方,扭头就跑了怎么办?”找到老人的孙子:“爷爷,我想住在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我想让我们的家像周围的市容环境那样优美!”
年轻人听得进道理,老年人听得进年轻人的话语。工作队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使拆迁安置工作逐渐铺开。
原北郊四队城中村正位于东兴市最中心、最繁华的区域。若由开发商来投资进行商住开发,“钱景”不可限量。这也正是其他城市最擅长也最普遍的做法,似乎无可厚非。
14年的胶着,此为关键。
东兴市毅然抉择:“见义忘利”,不占用群众一分土地,不从改造中牟取一分利益。反而投入几千万元资金,一方面给群众按标准进行拆迁安置补偿;另一方面,对城中村进行“三通一平”建设。所有住户原则上就地安置,无法安置的在新区另外安排一块宅基地。“所以,政府不但一点商业利益都没得,反而倒贴钱进去,使群众安置率超过100%!”钟文海说
如阳光般明亮而温暖的举措迅速“俘获”了群众的心。原来见到领导、碰到工作队员就破口大骂的“钉子户”,如今要拉着干部们一起喝酒了:拆迁后,原先一块70-80平方米大小的一线宅基地,价值已由30万元迅速飙升到70万元。这还没把今后建成临街商铺的收益算进。于是,原北郊四队95%的拆迁户自愿与政府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到6月下旬,该市已有6个城中村至少完成了场地拆迁。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就是要让普通百姓也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东兴市委副书记周世军说,“实际上,环境好了,对经济发展是极大的促进。”
绍兴老板朱兴龙2003年就到过东兴,因对环境不满无功而返。如今,朱老板故地重游,欣喜异常:“东兴市敢下这么大决心搞城中村改造,说明地方党委政府对改善环境是动真格的,这样的政府是有诚信有能力的,我决定在此投资。”
不久,投资3000万元的“爱中汽车有限公司”在东兴安家落户。朱老板还在东兴买下房子,准备在此长期战斗。
来自东兴市招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招商引资工作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上半年,该市引进26个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到位资金5.2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2.5倍和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