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风光 通讯员吴生斌 摄
二O一四年年底大寨村村民在进行旅游分红(资料图片)通讯员韦吉阳 摄
5月的龙脊已是绿色盎然。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的旅游通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背着旅行包的不同肤色的游客。就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彻底改变了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如果不是开发搞旅游,我们村子至今还脱不了贫呢。”大寨村地处桂北山区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境内山体陡峭,地势险峻,距离龙胜县政府43公里,距离龙脊镇政府也有20多公里。偏僻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10多年前村里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元,当时本地流传的一句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就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自从村里搞起旅游开发,实行旅游扶贫以来,大寨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04年,大寨村接待游客仅3.2万人次,到2014年,游客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居民收入也由10年前的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7500余元。旅游让大寨村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家家开起了农家乐,收入翻了番
5月4日上午,在经历忙碌的“五一”节假日后,潘德英终于可以有时间坐下了安心地喝上一杯刚泡好的茶。“人家‘五一’是休假,却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期之一。”潘德英虽然在“抱怨”,但脸上的笑容还是隐藏不住。今年45岁的潘德英是大寨村田头组人,跟寨里大多数村民一样,潘德英跟丈夫在家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我们不用出去打工,在家就可以赚到钱了。”说起村里近些年来的变化,潘德英显得特别激动。
大寨村位于龙胜东部,距龙胜县城43公里,在龙脊镇也算是个比较偏远的村子,而潘德英家所在的田头组则更为偏僻。“如果不是发展旅游,田头组偏僻的地理条件根本就不会有人来。”今年45岁的潘德英是大寨村小寨组人,1990年经人介绍嫁到了田头组。“那时候穷得无法用词来形容。”对过去那段岁月,潘德英不堪回首。在她的记忆中,她刚嫁到田头组的时候,组里公路还没有通,出去赶圩得披星戴月,天不亮就出发,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不仅没有通路,连电也没有,村民晚上都是点煤油灯过日子。
虽说后来在政府的资助下,大寨村2003年修通了通组公路,但村民的生活仍然没有起色。“村里人除了种田,就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了。”潘德英告诉记者,田头组共有300多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潘德英结婚的时候一家8口人就挤在父母修建的老房子中,来个客人都得到邻居家借宿。
但这样的日子从2003年9月26日大寨开寨那天起就逐渐改变了。“大寨无人想耕种的梯田成了外来游客的宝。”潘德英说。随着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大寨村各组的村民都开起了农家饭店和旅馆,坐在家中就可以赚到钱。
潘德英跟丈夫经营的“追月楼”农家旅馆有20间客房,能同时接待100人用餐。据她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她开的旅馆爆满,她跟丈夫都忙不过来,还请了几个远房亲戚来帮忙。“现在忙三天胜过过去一年。”潘德英一边说着,一边坐到了家中的电脑面前,打开电脑在“去哪儿”网查看自己旅店下单的情况。“现在什么都离不开网络,我们也不能落伍。”潘德英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大多农家乐都与“去哪儿”网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在我们不需要天天去停车场拉客,坐在家里就有客人找上门。”潘德英说。据她介绍,通过与“去哪儿”、“美团网”等网站合作,她家的旅店每年接待的客人增加了两成,而这是她之前无法想象的事情。
旅游分红,曾经的贫困村找到了自己的“铁饭碗”
而如今,除了开饭店和旅店的收入外,潘德英跟大寨村的村民每年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们现在除了开饭店的收入,每年还有分红呢。”潘德英笑着说。
潘德英所说的分红就是大寨村与旅游公司签订共同开发梯田景区的协议后,景区每年从门票收入中补偿梯田维护费给村委。据大寨村支书潘保玉介绍,自从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起,村委就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的协议,但最初几年旅游公司是定额给大寨村委一笔梯田管护费,每年这笔费用只有几万块。2007年,大寨村与旅游公司重新签订协议,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大寨村。而按照协议规定,村民必须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自此,大寨村的梯田维护费从2007年的约15万元一路升到2014年的220多万元。
“说是梯田维护费,实际上是给我们村民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给我们旅游分红。”潘德英笑着告诉记者,她家人口少,田地也少,但去年分红时也得到了7000多元,
“以前都是靠种田养家糊口,除了能吃饱外手上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没有什么其他的赚钱门路,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没想到种田还能有旅游分红。”村民潘石保家在景区内一共有约4亩的梯田,谈起以往种田的穷日子,潘石保唏嘘不已。“本地流传的一句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形象地说明了以前村民的生活状况。”潘保玉说。
而自从与旅游公司签订共同开发梯田的协议后,之前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曾经的空壳村又开始热闹起来。“之前种田赚不到钱,村民维护梯田景区的积极性也不高,现在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龙胜各族自治县扶贫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当初大寨村作为全县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虽然想到把旅游作为大寨村脱贫的一条路子来走,但具体怎么走还是没有想好,以至于大寨开发梯田景区时,一些村民还往外跑,景区维护成了一个问题。
“如今大家都知道梯田景区就是自己的‘铁饭碗’,村民们保护梯田景观的意识也有所提高。”潘保玉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村上的旅游发展,村民每年不仅能分红,大伙空闲之余搞起了餐饮、住宿,也有的卖旅游产品。“你看看村里那一栋栋漂亮的吊脚楼,都是这几年村民赚到钱新建起来的。”潘保玉说。而记者在村民家中走访时也发现,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已成为居家必备品,手机、电脑、互联网宽带已在寨子普及,有的家庭还购买了私家车。曾经在本地流传的“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