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着白沙,门楼村是金宝乡最早种植金桔的村落之一。图为盖着薄膜的金桔树。
傍着白沙种金桔,门楼村从“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
阳朔金宝乡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我们这里有个门楼村,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那风景可不是一般的美,你要不要来看一看?”听朋友这么一说,记者经不住诱惑,于11月25日去了一趟金宝乡。
从白沙镇的街上往西走,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薄膜盖着金桔树,连成一片一片的。同行的朋友解释说:“这是‘三避”盖膜技术,好像是给金桔穿上了嫁衣。”
车子行了20多分钟,就到了门楼村。一块写着“门楼”两个大字的石头矗立在村口。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村中,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道路两旁。
沿着水泥路往前行,道路两旁是种满了各种苗木的苗圃,到处郁郁葱葱的。在树木的掩映下,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楼房拔地而起。道路上一尘不染,我们在村口遇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村民莫海和刘振有。
金宝乡位于阳朔县西部的山区,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然而,大利村委的门楼村是个例外。
门楼村紧挨着白沙镇,村里有90多户400多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村子,人均只有几分田地。前些年,村民只能靠种一些水稻和传统的农作物维持生活。没办法只能外出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后,开始起房子。
2000年后,阳朔白沙镇的村落开始渐渐种起了金桔,当时的价钱很好,有传说“三担金桔就可以换一辆摩托车”,种金桔的人家很多都买了面包车。
在白沙镇很多人抢着种金桔时,门楼村的很多人也意识到了金桔的价值。由于很多人在外打工,视野和认识并不狭隘,特别是具有经济头脑的部分人,最先跟着种起了金桔。
到了2010年,门楼村几乎家家户户的田地都种上了金桔,剩余的田间地头也种上了各种苗木。妇女们在家里种植金桔,丈夫在外务工,这样一年下来,大多数人家的收入超过了十万。因此,门楼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楼房。然而,村里的路依然是泥巴路,猪圈厕所及乱搭乱建到处都是,村子的脏乱差等问题很明显。
门楼村的变化和问题引起了阳朔县和金宝乡的重视,2010年,在县乡的扶持下,门楼村开始实施城乡风貌整治工程,进行新农村建设。改造了房屋立面,拆除了危房、凌乱厂棚、猪圈、牛栏。硬化了村子的道路,安装了排水管道,架设了新的桥梁,修缮了古桥,建起了篮球场,还在村子的最高处建起了一座“荟景亭”,整个村子的面貌一下子焕然一新。
村子的小河上建起了一座壅水坝,紫荆花开着,到处湖光山色,波光潋滟,果实累累,鸟语花香,实现了从“灰姑娘”向“白雪公主”的华丽转身,成为“全区城乡风貌改造综合整治型示范村”、“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
大打文化牌,门楼亮出跟其他村落不一样的特色
在门楼村走访,记者发现与其他新农村建设中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特别重视对本村落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村民刘振有告诉记者:“我们村历史悠久,有人写了好几本书来记录村里的历史。”村中的一名退休教师正在撰写反映门楼村历史文化的两本书籍《门楼传》和《黑月亮》,目前已经脱稿。
原来金宝乡有个由农民组成的山乡文学社,最早发起于门楼村。文学社里的成员把门楼村的历史文化、村落风光、民间山歌和村里的景点编撰成两本小册子用来宣传村子。刘振有给记者找来诗歌集子《门楼风情》和村落历史及建设的书籍《门楼》,边在村中走访边聊了起来。
“一座古桥立村头,不知哪年哪代修,翰林老祖(坟)今还在,不见当年门和楼。”刘振有跟记者念叨起当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概括了村子的历史。
经过村里的一座大青石修建的石拱桥,他告诉记者,这就是门楼桥,村里像这样的桥共有三座,其他两座分别是上游的将军桥和对面临阳河上的临阳桥。将军桥和门楼桥都是单拱,而临阳桥则是三拱,这三座桥的历史和村子的历史大致相仿。桥头有块断裂的残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已经看不清历史了。
在村子对面临阳河边的河背岭上,记者看到残留下来的几块圈坟石。刘振有告诉记者,这是一位南宋莫姓翰林学士的墓,名字和生卒均失考。翰林晚年卸甲归隐,来门楼村落户。带领村民修建门楼,树牌坊,立规矩,将荒野的村子建成了后人所见气派的门楼村,村子也因为那高大厚重的牌坊才叫做门楼村。关于翰林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村民都认为村人是翰林的后代。
刘振有领着记者看了另外的几处景观。一蓬竹子中间,长着一株大树,竹子从树的腹腔中穿出;一座小石山的顶端,生长着一株上千年的黄梨芽树,树根完全裸露在外,蜿蜒着扎进石缝。
村子四周被群山环绕,三姐妹山、马山、将军山、秤钩山、妙灵山等,村子左边是临阳河,右边是下龙河,都在村前交汇注入遇龙河。村里的将军山下的将军洞里,有个直径一米多的天然石龟,不仅石龟的全身每个部位都全,而且眼睛神态和甲片纹路都天然逼真。
青山绿水之间,群峰林立,悠久的历史文化,门楼村的精髓被概括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山水风光,发展的壮乡新村”。村支书梁天德说:“经过县乡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人来村里旅游观光。村民想能不能在政府的帮助下,依托村子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经过风貌改造后,门楼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门楼村的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