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一心共建美丽家园。
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清洁家园意识。
干部群众定期开展集中打扫村道,净化村级环境。
蒙山县在境内主要村屯设立多个垃圾桶,方便群众分类收集垃圾。
近两年来,蒙山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清洁家园积极性,构建起保洁协会、垃圾分类处理、边远山村就地处理和整治镇区“六乱”等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有效推动家园清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人人参与 自治保洁
保洁协会是蒙山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构建清洁家园的重要长效机制之一。去年6月以来,该县各行政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包村干部、村(社区)第一书记的直接领导,集全体村民智慧,探索推行农村保洁协会和监督理事会,负责乡村的保洁工作的运行和清洁工作的监督,确保清洁家园活动有人运行、有人监督。各行政村保洁协会根据实际情况,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确定每月按人口或者家庭收取相应的保洁费,并主动争取地方企业和农户自发捐助等形式筹措资金作为保洁员的务工补贴,推动保洁协会发挥基层自治功能。同时,各行政村还建立健全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费征收管理办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实现清洁费用专款专用。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1个行政村实行了保洁经费大家筹集的机制,以此推动人人参与清洁家园活动,人人从活动中受益的良性互动局面。
如今,西河镇水秀村保洁协会保洁员李森雄、覃庆林每天驾驶一辆“美丽水秀•清洁乡村”环卫车从水秀村屯冷组出发,绕水秀村一圈,挨家挨户地上门收集垃圾。环卫车所到之处,村民都自觉地将垃圾投放到固定环卫车箱里。收集完毕后,两名保洁员集中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同时,该村保洁协会对政府提供的环卫车,实行转让部分使用权的方式,允许保洁员在完成保洁工作的基础上,把车辆投入到经营生产中,其经营所得作为保洁员的收入补充,以降低保洁协会运营的成本。
此外,蒙山县在建立保洁协会的基础上,还探索推广 “一队两会”(清洁卫生巡逻队、清洁卫生监督理事会和村民保洁协会)、“家庭小组联户联包”、老年清洁协会等机制,最大限度实现了村民自治保洁。
分类处理 变废为宝
蒙山县在清洁家园活动中,对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循环使用,不断减少家庭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夏宜瑶族乡高雷村采取“出售+堆肥(沤肥)+焚烧+填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化整为“零”。同时,蒙山县清洁家园办公室还探索推行农村垃圾“三分类六处理”处理模式,即对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建筑垃圾“三分类”,分别采取售(卖)、填(埋)、焚(烧)、堆(肥)、沤(肥)、封(存)的“六处理”。目前,全县已在农业生产较为活跃的古定、河村、新开、道冲等八个村,各建设一个大容量公共沼气池,公共场所配备6套垃圾分类收集桶,每户配一套垃圾分类收集桶,每村建一个水泥混凝土有害垃圾处置箱,每村制作一套分类收集处理流程图,引导群众自觉分类家庭垃圾,进一步推进垃圾收集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村一策 就地消化
针对边远山区垃圾收集难、运输难和处理难等三难问题,蒙山县推行一村一策,就地消化农村垃圾,促进清洁家园活动全覆盖。
黄村镇道冲村距离镇区十几公里,山多地少,村民居住十分分散,且道路建设滞后,不利于群众集中收集垃圾,更不利于开展村级垃圾转运。对此,该村集思广益,由政府买单,推行“一户一锅”式焚烧处理垃圾,要求每家每户经过简单分类垃圾后,把不能回收的可燃垃圾放到锅头内进行焚烧,实现“化整为零”式地就地消化垃圾。
西河镇壬山村采取“零存整取”式,农户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桶后,清运车逢1、4、7日就统一运送到县填埋场处理;地处山区陈塘镇朝垌村等5个村推行“焚烧炉”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不出村……
整治镇区“六乱” 创造洁净美环境
镇区、城区是清洁乡村活动,更是清洁家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山县各乡镇全力整治镇区“六乱”现象,推行“门前三包”制度,促进镇区环境整洁、干净、美丽。
去年4月份以来,陈塘镇以“谁受益,谁清理”为原则,与辖区十个村(社区)的单位、经营户、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00多份,并落实“门前三包”承诺协议的监督措施,有效规范了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倒、占道经营等行为。如今,在321国道陈塘镇镇区内,车辆摆放整齐、街道定期保洁、垃圾及时清运、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与陈塘镇一样,作为县城中心城区的蒙山镇,在县城所有经营单位实行“门前三包”制度,严格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止了经营户占道经营和乱搭乱盖乱扔垃圾行为,城市环境得到很大程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