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 上下携手齐出力 山村旧貌换新颜

——那蒙坡综合示范村建设纪实

  错落有致的岭南民居、优雅古典的徽派建筑风格、令人流连忘返的园林景观、兼具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嘹歌广场……静静地走上一圈,心情舒畅,怡然自得。这不是哪座城市中的名胜古迹,而是邕宁区新江镇的那蒙坡综合示范村。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从来没敢想,如今的生活跟城里人一样,住着令城里人羡慕的房子,还有多样的群众娱乐活动。”今年50岁的黄胜帮是那蒙坡第一生产队的农民,提到综合示范村建设,黄胜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过去在地上,如今在天上”,表达今昔生活环境的天壤之别。

  近一年来,那蒙坡利用综合示范村建设的契机,进行了房屋立面改造、园林绿化现代产业开发……不仅让农民住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公寓”,同时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模式与公司合作建设,改变了那蒙坡的传统农业模式,逐渐向多元化、效益型农业转变……

  强化领导作用 发动群众参与

  2013年10月,邕宁区相关领导到那蒙坡考察,作出了在那蒙坡进行综合示范村建设,打造全市一流示范村的决定。

  为做好那蒙坡的建设工作,邕宁区党委、政府将综合示范村建设作为“区长工程”、部门单位“一把手工程”纳入城区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精心组织,搭建机构,成立综合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那蒙坡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建立起“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和部门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示范村建设。

  同时,为强力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那蒙坡“一组两会”采取召开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走家入户座谈等方式,积极宣传自治区、南宁市以及城区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让农民认识到抓改造、搞建设可以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经过发动,50岁的村民黄发礼主动担当起群众“解说员”,发动左邻右舍支持那蒙坡的建设工作。“起初他老父亲对政策不是很了解,存在异议,但黄发礼很快做通、做透了家人的思想工作。”综合示范村现场指挥部常驻人员梁甲族说。

  抓好设施建设 保障农民生活

  “以前,那蒙坡一到雨天道路就泥泞不堪,而且部分乡亲的房子是泥瓦结构,雨水一淋,墙皮就往下掉。现在大家已经远离了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那蒙坡生产队一队村民黄学礼说,他正领着自家的小孙子到标准化的灯光球场去看群众跳广场舞。

  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农村管理等方面的改变是那蒙坡建设的新亮点。为了环境美化和解决燃料问题,那蒙坡建设了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坡内各条巷道和游步道逐步铺上红砂岩;完成了一批园林绿化工程。一应俱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标准化的灯光篮球场、舞台、健身路径、宣传栏、公共服务中心、坡道绿化和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丰富并保障了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

  多措并举 促农民增产增收

  在大家的印象中,农民主要靠天吃饭,收入不高也不稳定。自从城区在那蒙坡开展示范村建设后,那蒙坡通过指导农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信托流转、土地入股的发展模式。同时,合作社还定期以多种方式向大家普及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以前,我们队的收入主要靠养蚕,不但辛苦,收入也不高。现在进行土地流转之后,跟随企业种植大棚优质西瓜,既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而且收入还增多了。”说起大家的“口袋收入”,二队队长黄洪邦乐呵呵地说。据了解,那蒙坡第二村民小组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1亩给南宁市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促使尚农农业产业基地第一批50亩优质西瓜喜获丰收。目前有60多个大棚种西瓜将于8月中旬即可采收。预计一个大棚一造可以收西瓜1500至1750公斤,今年可以种三造,一个大棚一年就可收西瓜5000公斤。按此计算,60个大棚,一年就可收30万至35万公斤西瓜,总产值可以达到100万元。按农民与公司“五五分成”的分配模式,该队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万至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收入。

  那蒙坡还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这个契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