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藤县讯 通讯员/莫济军报道) 连绵起伏的山丘满是沙糖橘,个个色泽鲜艳煞是好看;掩映在松林树丛中的是一个个养鸡大棚里,成千上万只黄红相间的巨东鸡,密密麻麻地徜徉在浓绿的松林间,不时追逐着、欢叫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绿树下,老人们围坐一起在专注着下棋,小孩则在一旁嬉闹;高效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们忙着收菜将新鲜的蔬菜卖给公司统一包装装箱销售粤港澳……这是近日来笔者走访藤县塘步镇沙田村时见到的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图景。
近年来,该村推行了以沼气为载体的“鸡(鱼)-沼-果(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把一条条“生态链”编织成了一条条“黄金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全村7000多人口,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400多元翻了一番增加到近3000元,贫困村吹响了致富奔小康的号角。
循环养殖促增收
陈少贤是该村长冲屯的巨东鸡养殖大户,每年出栏肉鸡70万羽。“目前巨东鸡存栏6万多羽,再喂养2个月就可以出栏了,按当前的巨东鸡价格销售,这一批出栏能净赚十多万元!”看着养鸡大棚里膘肥的巨东鸡,陈少贤脸上洋溢着增收在望的幸福的笑容。
在养鸡大棚旁边,陈少贤修建了一口20立方米的沼气池,利用沼气废渣以及鸡粪种植沙糖橘,并承包了一张水库养鱼,用鸡粪种植出来的番薯叶喂养。“种的养的都是通过生态循环方式‘一条龙’产出,产品绿色低碳环保,每年这两项的收入都有20多万元。”陈少贤对自己摸索出来的生态循环种养方式十分自豪。在沙田村,像陈少贤这样的种养大户有50户,他们都采取生态循环种养方式,实行“一个养殖场配套一个沼气池”,按照“养殖场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供户燃烧——沼液沼渣施肥——种植果树、番薯——番薯叶喂猪、喂鱼”的生态循环模式,清洁养殖,实现零排放、零污染。这种生态循环种养,让该村的养殖户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现在该村成立有1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个共60亩,年收入60万元;成立展鹏养鸡专业合作社等三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户均年收入超6万元,单养鸡一项就增收600万元,养鸡业成为该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建设生态农业园
“沙田村光热充足,土地肥沃,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丰富的沼气废渣,可以用做果树、蔬菜的有机肥,用沼气渣肥田种果种菜,种出来的果菜量丰质高价好畅销,村民乐意接受。”种植大户梁鑑华向笔者如数家珍介绍了他的种植心得。
“发展种植要会算账。沙田村充足的沼气池为种养提供了丰富的沼渣、沼液,沼渣是天然的有机肥,沼液作为喷肥可以杀菌,既节约成本,产出水果、蔬菜还特别抢销。”村里上“果蔬专家”梁鑑华向笔者坦言。
沙田村坚持推行“鸡(鱼)-沼-果(菜)”循环立体种养可持续发展模式,使该村的果蔬销量不断上升,村民发展产业化的热情也因此不断高涨。目前,村里蔬菜种植基地60亩,沙糖橘、枇杷园2000多亩。全村的沼气池可以同时为蔬菜种植基地和沙糖橘、枇杷园提供8000吨沼渣和10000立方沼液,可节约生产成本40多万元,增加产值200多万元。
农业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该村土地流转收入500多万元,常年在蔬菜种植基地和沙糖橘、枇杷园务工的村民有20人,年务工总收入达到36万元。
家园美村民乐
行走在沙田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村在林中、房在园中、路在花中、人在景中的良好环境。以前“柴草乱堆、猪圈乱搭、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的状况不复存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态文明新村。“这一切的改变,都应归功于发展生态循环种养。通过生态循环种养,不但提高了村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附加值,实现了种养业的循环持续发展,带动了改水、改厕、改厨和庭院绿化美化,而且助力“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沙田村党支部书记梁敬华如是说。
在村主任莫之超家的厨房里,笔者看到,他只需将沼气灶的开关轻轻一扭,蓝色的火苗就腾地蹿起来,饭菜不一会就做好了,使用沼气灶后的厨房一尘不染。莫之超高兴地说,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很大提升,房前屋后不乱堆乱放。同时,家门口发展了这么多的产业,在种植基地或工厂打工每月能挣1500来块钱,自己再养些猪种些果蔬,一年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自己家里也能建起3层高的楼房,购置得起冰箱、消毒柜、洗衣机、电脑、空调、太阳能了。特别是到了晚上村里的灯光下公共服务中心人山人海,球场上时兴”农民梦”比赛,舞台上妇女们放着音乐学着城里人跳起了健身舞来,如今的沙田村在镇党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向经济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村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道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