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整治

守住安全线 让群众平安出行

  “山歌拿来唱交安,情也深来意也浓,床头关鸡常啼(提)醒,句句听来像警钟。”5月9日,记者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六里村,远远就被村里歌王所唱的《文明出行平安歌》吸引了。

  如今,在六里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来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已成为一种常态。在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该村实行“人、车、路”责任“包干”管控制度,完善“盯车”“盯路”“盯人”的“三盯”信息登记制度,把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2004年以来,当地没有发生过一起一次死亡两人以上交通事故,被自治区评为“交通安全文明村”。

  六里村只是我区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为了啃下乡村道路交通管理这块“硬骨头”,因地制宜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河池市“三盯”模式、玉林市“五级管理”模式、百色市乡镇派出所履职交管模式、桂林市“七统一”模式,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逐年好转。2013年1月至今,全区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疏堵结合 根除农村客运乱象

  【现场直击】“现在,城乡公交车安全又快捷,农民出行更平安顺畅了。”在桂林市荔浦县,当地运管所负责人把记者拉到花贡镇的一个城乡公交车站介绍道。

  2011年9月底,全县13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交”,并实行“统一微型客车营运准入条件、统一车辆检测、统一安排线路、统一车辆停放、统一驾驶人培训教育、统一标识、统一排队发班”的“七统一”管理模式。

  到2013年,桂林市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60条,投放农村客运车辆3100辆,实行“七统一”管理模式。2012年以来,桂林市农村客运车辆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延伸视角】我区广大农村地区曾一度存在农用车载客、非法营运、人货混装、摩托车超员等诸多交通安全隐患,这如同埋下一颗颗交通事故的“定时炸弹”,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区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下决心根治这个长期存在于农村地区的乱象,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允许微型客运进入,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取得成效后,2009年自治区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统一下文,推广“巴马经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问题。

  桂林市的“七统一”管理模式也正是在推广和借鉴“巴马经验”时,结合实际所建立起的农村微型车客运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在册的微型面包车共52.44万辆,其中在农村地区31万辆,营运的微型面包车5898辆,已全部纳入到公司(企业、车队)并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严抓监管 构筑交通安全防线

  【现场直击】今年“五一”长假期间,都安瑶族自治县县道868线上,车来车往,十分繁忙。在澄江乡岩平交通劝导服务站工作的黄汉开,拦下一辆面包车,一边仔细查看车辆载员情况,一边叮嘱司机:“师傅,不要疲劳驾驶,更不能超员、超速行驶,一定要确保乘客平安到家。”并利索地在车辆的两侧粘贴上了核载提示牌。

  岩平交通劝导服务站建于2005年2月,处于五个乡通往县城盘山路的咽喉点,2004年该路段曾发生过伤亡惨烈的交通事故。为了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澄江乡政府抽调4名工作人员每天到岩平交通劝导服务站轮流值守。9年来,劝导服务站工作人员风里来雨里去,坚守岗位,从不间断,累计检查劝导过往车辆近200万辆次,服务区域覆盖人口14.97万,覆盖区域的县乡村道路675.89公里,自劝导服务站设立以来,该路段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

  岩平交通劝导服务站及其坚守者是河池市推行交通安全“三盯“模式的一个缩影。

  【延伸视角】“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居民分散,仅靠交警部门来唱‘独角戏’,漏洞和盲点很多。”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黄济贤表示,如何破这个难题?我区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县、乡、村级全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又注重突出特色,勇于创新。”黄济贤说,地处大石山区的河池市,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山路崎岖、临水临崖、缺少防护,当地政府实行的是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人盯路、人盯车、人盯人”的“三盯”做法;而在平原地区的玉林市,则是道路密集、村屯密集、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当地政府建立了以中心户辐射四周的“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五级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和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作用。这些对症下药的做法都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如今,我区逐渐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广袤的农村道路上构筑起一道道预防交通事故的防线,确保交通违法不出村、不出乡。

  警力下沉 从源头上强化管理

  【现场直击】田阳县坡洪镇,地处我区南部山区交通咽喉。“我们这里,路面上车流量大,过去交通违规现象严重,历来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坡洪派出所所长兼交警中队中队长凌超阳一边组织民警在路面巡逻、实施管控,一边向记者介绍。

  自从派出所成立了交警中队后,民警开始对辖区的道路进行全天候管控。凌超阳说,今年春运期间,该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改变了多年来当地春运期间必有事故的状况。

  近年来,百色市先后在121个乡镇农村派出所设置交警中队,对乡镇派出所实行统一行文设置、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执勤范围、执法要求、业务培训“六个统一”管理,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乡镇派出所,打破了过去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交警管不到,派出所民警管不了”尴尬局面。

  【延伸视角】在执勤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深入村屯,对无牌无证车辆以及盗抢机动车情况进行监控……活跃在百色市各个乡镇的交警队伍真正将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起了,管住了,有效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除了百色市探索的乡镇派出所履职交管工作外,我区交警部门自2009年6月以来,还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交通管理业务“农事村办”做法,民警下乡到“农事村办”服务点,为群众办理摩托车登记、年检和摩托车驾驶人考试等业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业务咨询等。此举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交通疑难问题。

  “近年来,我区交警警力下沉,主动深入乡镇,从源头上控事故,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形势有了很大改观。”黄济贤说,全区交警部门只有通过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时刻绷紧安全“弦”,才能守住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线,让群众出行时放心、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