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给力新农村 再铸新辉煌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的辉煌巨变。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走过光辉灿烂的历程,原是一个不起眼的金融企业,在自治区联社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扶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支农为重点,以效益为目标,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竞争能力,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联系农民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仅2013年,各项存款余额达253895万元,增长24.7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68238万元,增长17.69%;对公存款余额为85652万元,增长41.24%。各项贷款余额为143780万元,增长11.8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19263万元,增长14.45%,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2.95%;小微企业贷款52758万元,增速8.88%。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4069万元,同比多放25689万元。

  “这些年来,各项存款、贷款无论是在存量还是增量上,信用联社都名列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韦荣思胸怀坦荡地说。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占全县金融行业的45%,贷款占罗城金融行业的60%。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县信用社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扶是分不开的。六十年来的沧海变迁,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已让罗城农村信用社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都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所经营的业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趋于成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事业更是阔步前进,成效显著,业绩辉煌,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支持地方建设 让农信社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罗城的金、木、水、火、土“五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累计发放“三农”贷款达1.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55万元,增长67.57%,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在发展糖蔗方面,3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资金2.9亿多元,让1.33万多农户受益。糖蔗面积由几万亩发展到20多万亩,蔗农收入3.6亿元。在桑蚕产业方面,累计发放贷款1.1亿多元,让 3873农户受益。全县累计桑园面积发展到5.5万亩,蚕农收入2.7亿元。在特色毛葡萄产业方面,3年来,已累计向农户提供两性花毛葡萄种植贷款1489万多元,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在核桃产业方面,为种植户提供贷款资金127万多元,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65万亩。此外,该县农信社还对烤烟、茶叶、林业、养殖和粮食生产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困难农户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依托特色产业,走上致富之路。

  亮点之二:实施“三大”工程 让微小企业健康发展

  “现在到信用社贷款又快又方便,还有许多优惠政策,真的很好。”在罗城县经营五金店的谢某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罗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为抓手,结合辖区内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创新贷款模式,优化贷款流程,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该联社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资金16630万元,为52家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今年,该县新增小微企业89家,个体工商户100多户,其中有70%以上的企业存在着因担保抵押有限、贷款成本高、周期长等融资难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该社加大创新贷款模式,开辟“绿色通道”,下放审批权限,及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专人专柜办理”,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发展中因资金短缺的问题。

  亮点之三:服务网点进村 让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成果

  为满足村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信用联社以强农惠农富农为出发点,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实施送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去年以来,该社依托人民银行“助农取款”以及银监部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和“惠农富民金融创新”工程为平台,按照自治区信用联社的统一部署,在全县141个行政村(社区)设置了“便民服务网点”,通过“便民服务网点”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终端——“桂盛通”,通过“桂盛通”可办理代理存取款、转账汇款、消费收款、查询等业务,农民足不出村就可领取各种财政补贴以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让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小额支取足不出村、转账结算足不出户”的现代金融支付服务体系成果。

  另外, 该联社还大力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让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返乡时持各行的银联借记卡,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农合机构营业网点取款、查询。既方便实惠,又安全可靠。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底,全县共布放“桂盛通”机具148台,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金融助农服务点交易笔数达12240笔,交易金额1487万元。

  亮点之四:开辟绿色通道 让农村妇女找到“婆家”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创业难,发展难的问题,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信贷惠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积极打造“巾帼创业”贷款模式,为农村留守妇女开辟了绿色通道,让农村妇女找到了“婆家”,带她们致富。通过采取信贷员下乡调查摸底和县妇联推荐妇女创业带头人名单的办法,建立专柜,实行信贷跟踪管理,严禁套现、挤占挪用贷款等不良行为,确保专款专用,重点是扶持种植烤烟、种桑养蚕、畜禽养殖、无公害蔬菜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格局,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四把镇下里社区里胜村农村妇女吴芳芳,利用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烤烟种植,由昔日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亩。附近村屯群众在她的影响下,也利用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发展了烤烟生产,并获得好收成。仅2013年,全村有62户发展烤烟种植500多亩,实现烟农人均增收600元。据统计,去年,该联社发放信贷资金4000万元,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村妇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强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创业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信用联社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主体目标,把解决好、服务好“三农”问题作为联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做到不脱农、多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