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康庄大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添砝码

  

  崭新的水泥路带领村民奔向富裕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句话被大量刷在农村地区的村屋墙面。时隔多年,墙上斑驳的字体已成记忆,但村村通的水泥路已实实在在让农村群众感受到了修路带来的好处——出行方便了,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2013年,南宁市继续将贫困村通屯硬化路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完善屯级路网布局,改善贫困村交通条件。据悉,项目共计投入5000多万元修建通屯硬化水泥路189公里,把路修到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在方便贫困群众出行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作料:

  由市扶贫办牵头实施,为全市各县区修建贫困村通屯硬化道路150条189公里。

  项目建设主要对象为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屯的屯级硬化道路,路基宽度4.5米,水泥硬化路面宽3.5米、厚度18厘米,畅通水沟,合理设置涵洞和错车道。该项目竣工后,可解决92195人行路难问题。

  烹调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扶贫办着重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扶贫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通屯硬化路的作用,通过修路带动当地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据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扶贫办加强监督监管,要求各县区按月报进度、半年报情况、年终考核的方法,及时通报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同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扶贫项目廉政建设规定,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开制度,杜绝个人利用工程建设牟取私利。

  此外,建立起“村民自己监督管理,乡镇督促管理,城区(县区)不定期督查”质量监管机制,要求项目所在地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由监督小组成员(当地村民)每日进行监督,同时乡镇、城区(县区)及市扶贫办不定期进行督查、抽查,确保项目竣工质量。

  端出大餐:

  截至11月30日,已完成总投资3385.56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2794.92万元,县区财政配套资金254.8万元,群众自筹335.84万元,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竣工79条96.5公里,在建71条。本月底将完成所有道路的市级验收工作。

  餐饮品味:

  亲眼目睹了昔日“晴天车难过,雨天淌泥水”的机耕路“变身”为宽敞的水泥路,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坛西坡的村民乐开了怀,有了这康庄大道,致富奔小康这事儿有谱了。

  日前,记者来到坛西坡的通屯硬化路项目现场。一眼望去,崭新的水泥路沿着两侧的农田绵延而去。路边一块农田旁,堆放着村民刚刚收割好的甘蔗。“今年有了水泥路,我们再也不怕下雨了。”村民杨朝谦说,以前这条路狭窄坑洼,汽车根本没办法开过。每到收甘蔗的季节,村里人都是把甘蔗砍好了再用牛车一点点运到村口,遇到下雨天,淌水的泥路连牛车也难走,只能等天气放晴再运出去。杨朝谦说:“我家去年的甘蔗就是因为下雨被迫熬到今年5月才送完。”折算下来,一亩甘蔗地最终的纯收入最多不过400元。

  今年初,在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支持下,市扶贫办确定了该路段为贫困村通屯硬化路项目建设点。修路的消息传来后,坛西坡的村民都喜笑颜开。记者了解到,今年坛西村的通屯硬化路建设项目共两条2.5公里。两条道路又恰巧相连,道路修通后,将有3000多人受益。

  目前,2.5公里的硬化路施工已基本完成。中和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条硬化路沿线约有农田3000亩,道路修通后,明年道路沿线预计会有800亩的土地种上火龙果,而目前村民提交的种植苗木的申请已经接近600亩。

  坛西坡村民所展现的新气象、新期望只是一个缩影。2013年,南宁市共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的189公里通屯硬化路,涉及全市各县区的多个贫困村,屯级路网进一步延伸,有望解决92195人的行路难问题。与“路”相携而去的“产业化项目”,或可给当地农民带去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再添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