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南宁市委会课题建议: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推进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民进南宁市委提出建议:“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今年上半年,民进南宁市委会联合广西华蓝规划设计院、市政协研究室组建了《南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课题组,深入浙江、江苏等地,共21个镇(街道办)、29个村屯(社区),对区内外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农村社区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南宁市如何建设、管理好农村提出了诸多新措施和建议。

  焦点一

  新型农村社区是什么?

  体现三个“新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拓农村‘就地城镇化’之路,更加强调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更注重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从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建设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三方面体现‘新型’特征。”课题组成员之一、广西华蓝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徐兵向记者介绍。

  新型农村社区怎么建?他山之石可供借鉴。今年,民进南宁市委会深入苏、浙、豫等地的29个村屯,对区内外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农村社区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江浙地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做法和经验很有启发,值得我们思考。”徐兵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三个“新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进而形成“从农村到城市”转为“从城市到农村”的双向流动。

  据了解,目前国内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主要有:城镇开发连建、产业集聚园区带动、中心村—多村联建、村企共建、移民异地搬迁、旧村集聚等六种模式。

  焦点二:

  新型农村社区有什么特色?

  资源集中整合 保留传统特色

  我市自2006年起,首先在武鸣、原邕宁县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工作,颁布实施了《南宁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2009年在全市六县六城区全面推进,经7年的探索及努力,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绩显著。目前,我市有农村社区163个(其中六县134个,六城区29个)。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农村资源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到位、建设制度政策不够健全、农村管理“合力”较弱、社会力量参与不强、合作模式单一等问题。

  课题组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实现就地城镇化、农村现代化,打造我市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第一是要做到资源整合,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整合;第二是要坚持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鼓励企业、院校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农村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第三是要发挥地域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保留传统民族的特色。”

  “古有告老还乡,带回去的是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的资源和教育以及好的理念。现在能不能鼓励更多的退休人员回乡养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让丰富的资源回流到农村,也是如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徐兵说。

  焦点三

  新型农村社区怎么建?

  试点先行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在探索适合南宁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上,课题组建议各县(区)在本区域内建立3—5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优先选择人口规模在2000—5000人的村庄作为建设试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单位、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捐资参与建设以及农户自愿筹资投劳等,大力倡导“企业+非政府组织”建设模式。

  课题组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与要求融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详细对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点。

  市国土局回应,目前南宁市已启动市、县、乡新一轮土地规划实施方案,对土地整治、农田保护等开展政策研究;鼓励农村居民统一迁往居住中心点,集中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支持农村社区建设。

  市规划局表示,南宁市已提前完成全市乡镇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积极听取农民建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加大指导力度,以高标准来规划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助推南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