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1000万元扶持各县区秋冬种示范基地建设

  

  农民正在采收肉芥菜。

 

  10月底,我市秋冬种在武鸣县拉开序幕;11月,横县华园科技园100多亩肉芥菜开始上市,兴宁区三塘镇创新村古藏坡的蔬菜基地里,台湾辣椒、小白菜、水果木瓜长势喜人……当前,我市各县区掀起了秋冬种热潮。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各县区建设秋冬种生产示范基地,秋冬种已经被作为一季正造在我市得到推广。

  全市完成秋冬种面积176.82万亩

  行走在横县马岭镇的公路上,放眼两旁,尽是绿油油的菜地,有的嫩芽探头,有的已进入收获季节。在马岭镇大坪村华源科技园,平整广阔的土地上已传来丰收的喜讯:连片100多亩的肉芥菜已经成熟,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收。

  “肉芥菜40多天就可以收成,在这个季节种产量最高,亩产达5000多公斤,今年亩产值将近4000元。”该科技园的负责人谢中华告诉记者,华源科技园500多亩的蔬菜基地每年秋冬季便会种下肉芥菜、大冬瓜、大白菜等瓜菜,现在除了100多亩肉芥菜进入收获期,黑皮冬瓜也准备可以收成。

  华源科技园秋收冬种的现场反映的是当前我市秋冬种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秋冬种开发,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秋冬种发展,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效日趋明显。

  今年,全市计划开发秋冬种面积205万亩。据农情统计,截至11月14日,全市完成秋冬种面积176.82万亩,完成任务的86.3%,其中秋冬菜90.78万亩、玉米30.61万亩、马铃薯4.11万亩、西甜瓜7.25万亩、秋花生10.24万亩、红薯9.48万亩、黄豆6.73万亩、绿肥11.49万亩,其他6.13万亩。

  1000万元扶持建立连片冬种示范点

  秋冬种作为我市“菜篮子”工程,秋冬菜一冬胜两造的经济效益极大激发了农民利用冬闲土地的热情。

  多年来,我市农业部门坚持树立秋冬季生产是一季正造农业生产的理念,把秋冬种作为增产的一季、增收的一季来抓实抓好。为加快秋冬种农业开发进程,我市将名优、特色、高效秋冬种生产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重大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等支农项目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加大对秋冬种农业开发的投入,市级财政今年计划安排1000万元扶持各县区建设秋冬种生产示范基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秋冬种农业发展。

  华源科技园作为横县连片冬种示范点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蔬菜基地,获得政府65万元的资金补贴,为改善基地设施、提高蔬菜产量提供了有效的帮扶。

  除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谋划秋冬种开发,按照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组织实施秋冬种生产计划。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尽可能连片开发、连片种植,促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统一品种和种类,打造品牌,提高秋冬种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形成了武鸣县番茄、马铃薯基地,横县校椅甜玉米、云表蘑菇、南乡大头菜基地,宾阳胡萝卜基地,江南区江西四季豆基地,兴宁区五塘苦瓜基地,邕宁区那楼淮山基地,西乡塘区金陵香葱基地、坛洛冬瓜基地,隆安那桐南瓜基地等,使我市秋冬菜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迈进。2013年,全市计划建立秋冬种生产示范基地33个,其中蔬菜(食用菌)18个、马铃薯9个、绿肥2个、油菜1个、西甜瓜3个。

  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支撑

  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为农业增产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在华源科技园,记者看到,每一畦菜地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膜,薄膜底下铺设有水管。谢中华告诉记者,这是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种植,不仅能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板结,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作物高产,增加经济效益。据谢中华介绍,滴灌技术不仅省了灌溉所需的人工,蔬菜产量也提高了五分之一,上市时间比传统种植提前一周左右,抢抓了市场先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除了喷(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推广普及马铃薯及甜玉米免耕栽培、桑枝食用菌栽培、蘑菇二次发酵栽培、工厂化栽培等多项实用新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加快推进“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田间管理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虫黄板、瓜实蝇性信息诱捕器,利用科技技术,提高我市秋冬种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