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两年投三亿多元发展扶贫产业

桑园面积、鲜蚕产量连续七年居全区第一,扶贫养殖产业年产值超二十亿元

  近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从2012年起,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措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累计投入3.4亿元大力发展核桃、蔗糖、桑蚕、火麻、油茶、高淀粉薯类、香猪、瑶鸡等扶贫主导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河池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扶贫产业缺乏,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河池成为全国、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贫困人口达162万人。

  从2012年起,市委、市政府根据河池实际,创新扶贫思路,把传统扶贫开发转变为开发扶贫,即在着力解决和完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通过产业扶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我市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创建了一批产业开发扶贫示范典型,如金城江区河池镇红沙村绿壳蛋鸡养殖示范点、天峨县八腊乡干洞村培植珍珠李种植基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土敢屯毛葡萄示范基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环界村红心香柚种植基地、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罗非鱼养殖基地、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德纳村香猪养殖示范点、东兰县东兰镇油茶种植基地等,通过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极大促进了全市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的发展。

  同时,以创建示范基地为抓手,培育了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宜州市恒业茧丝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兰花神丝绸有限公司、广西都安密洛陀野生葡萄酒有限公司、广西中天领御酒业有限公司、河池远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品牌,促进了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市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达496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蚕产量连续7年居全区第一;香猪、瑶鸡、水面渔业等一批扶贫养殖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595元增加到2012年的4620元,增长28.5%。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重点做好“山”、“水”、“田”、“林”、“人”文章,全力推动产业开发扶贫工作。做好“山”文章,即实施“产业上山”工程,利用山地发展核桃、油茶、板栗、山葡萄等特色产业;做好“水”文章,即大力发展库区水面特色养殖,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做好“田”文章,即发展糖料蔗、桑蚕、高淀粉薯类等扶贫产业,稳定贫困群众增收基础;做好“林”文章,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好“人”文章,即围绕扶贫主导产业,抓好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村产业开发扶贫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