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大扶贫”铺就农民幸福路

  

  “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那满镇新生村驮老屯扶贫开发后成为靓丽的生态新农村  

  县委书记韦晓东(左三)在玉凤镇检查扶贫项目建设情况。  

  县长钟恒钦(左三)到五村乡调研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开展“夜校培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  

  帮扶群众建设林下养鸡集中区。  

  芒果苗免费送山区群众。  

  基层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修通山区水泥路,方便群众出行。  

  实施土地平整和坡改梯项目,改良耕地。  

  坡洪镇陇升村个强屯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对比。(搬迁前)  

  土地平整改良后,发展葡萄产业。  

  坡洪镇陇升村个强屯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对比。(搬迁后)  

  个强屯群众在新村过上幸福生活。  

  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深入村屯为群众办理贷款业务。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田阳县田州镇凤马村的坡洪镇陇升村个强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几十幢错落有致的红砖小楼房,郁郁葱葱的芒果林……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走进村民李文刚三层小楼的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他年近70岁的老母亲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里精彩的节目,他的妻子则在厨房里忙着张罗一家人的午餐……

  “有今天的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动员我们搬迁出来,还帮我们贴息贷款建房子。”李文刚说,他们一家四口人原来生活在偏远的南部山区,住老旧的木瓦房,日常生活用水需步行到一公里以外的集雨水坑点去挑,一家人的经济收入除了从窝地里种出的那几袋玉米,就是自己常年漂泊在外打工挣的那点工钱了,生活十分拮据。现在搬到了县城附近,夫妻俩仅靠白天进城打零工这一项,月总收入就有3000多元,应付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的学费绰绰有余。

  个强屯群众在易地搬迁扶贫中实现了脱贫致富,只是田阳县实施“大扶贫”为贫困群众铺就幸福路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该县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把田阳作为扶贫联系点为契机,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以打造露美示范片区整村综合建设为重点,加大用政策上项目的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该县今年共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625.2万元,为掀起新一轮扶贫开发热潮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结合相关决定和方案,继续选派39名领导干部挂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拔139名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扶贫开发中,该县着重抓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先后实施2012年第二批财政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233万元,完成屯级道路建设9条14.65公里,解决812户4450人的“行路难”问题;争取到2013年上级第一批财政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指标850万元,着手实施通屯道路21条36.7公里,覆盖6个乡镇20个贫困村1101户4553人;着手实施小型人饮工程11处1310立方米,项目覆盖4个乡镇7个贫困村648户2701人。

  与此同时,该县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完成金银花中草药种植400亩、脐橙水果种植2777亩、肉鸡养殖20万羽、芒果种植5000亩、竹子种植700亩、种兔养殖8802只。抓好2013年度项目资金的争取及落实工作,争取到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扶持资金570万元,其中“十百千”产业项目310万元,计划种兔养殖8000只,建设免舍785.56平方米,购买兔笼440组,新建养殖小区水池9座310平方米、化粪池4座,硬化道路1公里,项目覆盖6个贫困村2990人。落实第一批产业项目260万元,着手种植芒果3666亩、脐橙2850亩,养猪150头,建猪舍350平方米,项目覆盖34个贫困村2149人。

  为了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该县还着力实施扶贫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今年年初以来,已给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1713名农民工核发了汽车驾驶、电工、焊工、计算机、叉车、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等职业资格证书,让这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后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加了近千元。同时,该县还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多渠道扶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并认真做好跟踪服务。截至8月底,已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