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纪实:创新管理 路畅民安

  核心提示:

  农村道路线长、面宽、车多,违法现象突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如何破解这个道路交通管理的“头等难题”?请看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新招——

  一辆7座小客车缓行至七百弄百都交通安全劝导站,停稳。劝导员蓝万光上车检查详细情况。车启动,驾驶室玻璃缓降,蓝万光大声喊:“开慢点!”

  “劝导站”集安全检查、宣传、劝导等功能为一体,目前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已经设立7个,分布在六也、雅龙等7个重点乡镇。站内设有视频监控探头,由派出所干警、协警、乡镇干部等担任的劝导员24小时值守,对7座以上客车见车必查,同时查处其他违法违规现象。河池市交警支队负责人说,“劝导站”是该县探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由于农村道路线长面宽,临崖临水,危险重重,加上车多、人杂,违法现象突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今年,大化集中力量,建立八大机制,落实五项保障,推进五化建设,初步实现了“人车共管、交通安全共查、安全责任共担”的社会化管控目标,推动了当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秩序良性发展。今年1至6月,大化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一项就下降了40%,一般事故的发生率也下降了30%以上。

  建机制:

  “独角戏”变“大合唱”

  大化农村公路有1200多公里,蜿蜒于千山万弄,6万余车辆穿行其间险象环生。多年来,由于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仅靠交警部门一家唱“独角戏”,漏洞及盲点频现。仅2010年至2012年,该县农村地区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就有4起,去年七百弄“12.28”事故更是造成11死9伤。怎么办?“只有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让城乡各部门同台唱戏,农村道路才能畅通有序。”该县副县长黄启邱说,再加上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积极监督,形成强大合力,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机制下,各乡镇政府成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守土有责,任务及责任由此落实到每个部门、村屯和每位干部身上。”该县六也乡乡长唐艳告诉记者,为让机制运行更为高效有序,该乡成立了11个工作队,对11个行政村实行“人盯人、人盯车、人盯路”策略,对辖区内所有驾驶员、车辆、道路建立了详细的动态信息档案,并签订责任状;由派出所民警、乡干部和4名协警共同组成的11个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组,则全天候在劝导站执勤,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不漏一路。通过大半年的管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逐步减少。

  违章少了,但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如何解决?大化实施了科学合理的运力调配机制,即做大做强传统客运企业,让运达、新国线公司的班线延伸到具备通行条件的乡、村,解决乡村、县城两头客运问题;建立和增设出租车公司,既可改善城区客运条件,又提高了城市品味;开通了县城至贡川、六也、古河等公交线路,基本满足了六也、古河、都阳等乡镇20多万人口短途行车需求。目前,该县计划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力争使全县五分之四以上的群众享受到公交带来的出行方便。

  为实现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由“部门化”转向“社会化”,大化还建立了组织领导、源头管理、隐患治理、宣传教育、完善运力调配、路面管控机制、应急处置、监督问责等8项机制。目前,县、乡道路交通安全联席、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志愿者、乡镇村屯道路交通自治等“四支队伍”初步建立,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得到遏制,农村群众和在校学生的出行条件得到改善,路面执法得到加强。

  强保障:

  工作有人管漏洞有人抓

  大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与落实乡级联席会议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补贴政策保障、隐患治理保障这五项保障是分不开的。

  记者在六也乡等地采访时发现,由乡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场所、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管理台账、形势分析、处置方案等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科学灵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黄启邱介绍,县里每月专门落实给各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达2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年财政开支近300万元。他们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

  在人力保障环节上,该县推行“一乡(镇)一交警”的警务模式,由优秀的交警挂任乡(镇)派出所副所长兼任交警中队长,成立联合执法队伍,解决全县道路交通执法力量不足、乡镇道路交通管理人员没有路面执法权、部门道路交通执法没有形成合力以及整治效果不佳等弊端。

  重规范:

  “集中整治”变“长效机制”

  “疲劳驾驶最可怕,头又晕来眼又花;深沟当成平地走,不知不觉跌山崖……”7月18日中午,大化汽车总站58名司机会聚一堂,听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中队唐警官讲授交通安全课,山歌吟唱、动漫演示、现场视频、图表讲解等贴近实际又生动有趣的课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唐警官说,类似的课程或警示教育,大化各乡镇政府每半个月要举行一次,辖区机动车司机或车主必须参加,这已经常态化。

  黄启邱说,过去,一些地方农村交通事故出现反复和反弹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常态化。

  为确保农村道路交通管控工作可持续发展,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农村地区道路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村道路“建、管、养、治”职责,推进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制度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路面管控集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的“五化建设”。

  通过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五化”建设,广大农村群众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去年以来,大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

  ■短评

  变一变 群众更方便

  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离不开宣传理念的创新。大化在探索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其宣传教育理念就实现了“三个转变”,群众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

  一是实现由公安交警唱“独角戏”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大合唱”的转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宣传教育网络覆盖全社会,达到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的目的。二是实现由公安交警担当“宣讲员”到行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员”的转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跳出交警讲课群众听、交警发放白纸群众接、交警播片子群众看的圈子,从宣教形式、内容、方式、手段等展开调查研究,增强宣教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三是实现由公安交警充当“主力军”到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监督员”的转变。大化公安交警部门依托各乡镇政府,充分发挥公安交警的监督作用,敦促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