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期,孕育着新的契机和未来。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十万大山两翼为主战场,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为工作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助推增收,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目标,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2012年,通过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脱贫人口达2.5万人;贫困村群众人均纯收入4694元,比2011年的3980元增加714元,增幅达18%,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95%的平均水平。
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2012年是“十二五”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施的头一年。我市根据新形势扶贫开发的发展需要,出台了《防城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防城港市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防城港市“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等方案,并抓好贯彻和落实工作,为实施全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打下扎实基础。
同时,实行政府主导的办法,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的作用,积极协调市直机关单位落实定点扶持任务,调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自身力量,开展扶贫攻坚大会战,使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改善。全市完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投资2507万元,完成或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项目301个,修建硬化路、砂石路128条149.7公里,桥梁12座271延米,解决了边境地区和贫困村9.6万人行路难题,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交通落后面貌。至2012年,全市各自然村通电率为99.7%,广播电视“村村通”达99.7%,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行政村通畅率为90.7%,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率为73%,自然村通公路率达69%,全部行政村配备合格的卫生室和乡村医生。
产业扶贫 稳步推进
产业扶贫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开发式扶贫的主要路子。我市充分利用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政策、信贷扶贫政策,扩大项目覆盖面,积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2012年,全市扶贫对象37170户,其中参加产业开发25275户,扶贫对象参与当地产业发展占68%。
在贫困村重点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和林下经济增收项目,建成一批金花茶基地、“红姑娘”红薯绿色食品示范种植基地、林下养鸡基地、小水体流水养鱼基地、红衣花生种植基地、“十百千”甘蔗改良等产业增收基地。通过产业扶贫,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村群众增收渠道。
项目支持 人才保障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我市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扶智”和“扶志”并举、人才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推广甘蔗套种、网箱养鱼、林下经济等技术,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农技推广与技术服务活动,指导农民提高科学生产、科学种养水平。全力推进“教育振兴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寄宿学生“免费午餐”补贴政策,千方百计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住房条件;对部分生活条件较困难的农户子女进行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强化技能培训。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谋生技能,实现“培训一程、增长一技、发展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2012年,全市落实农民培训专项资金156万元,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15期,培训农户426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50人次,贫困村“两委”干部培训212人次,按时完成自治区扶贫办下达我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00人的任务,年度培训实现转移就业339人,转移就业率84.2%。
继续攻坚 风起扬帆
站在新时期,迎接新挑战,踏上新征程。从现在开始,我市将抓好“整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村家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将贫困村建设成为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
同时,继续以十万大山两翼山区为重点,以帮助贫困群体尽快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更加突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更加突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更加突出增强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完善社会保障,更加突出全社会参与,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