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蔗田节肥、节水达20-30%,平均产量达8吨,纯收入比以前高出2000-4000元!
去年,在质监部门的支持下,崇左市江州区建立一个1.5万亩糖料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效果让蔗农惊喜不已。
日前,和上述项目一同推进的龙州4000亩甘蔗、天等4万亩指天椒种植标准化示范项目,都顺利晋升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 缺标准,生产遭遇瓶颈
江州的甘蔗,龙州的甘蔗、乌龙茶,扶绥的剑麻,天等的指天椒,大新的龙眼、苦丁茶、宁明的松香等,都是崇左市的特色优势农业。但在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中,这些产业普遍面临着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劳动强度大、成本投入大、收益不显著等问题。季节性干旱、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江州区位于左江旱片中心,素有“十载九旱”之称。近几年,年降雨量两头少中间多,容易形成春、秋旱,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近年来甘蔗的种植和砍收“用工荒”逐年严重,工价高,成本大,目前种蔗工价达180元/亩,砍蔗工价全榨季平均达到150元/吨。
龙州县甘蔗多为单家独户种植,种植技术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不高,先进生产技术有待加大推广和普及。
地处山区的天等,椒农大都没有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仅产量低,还很难达到无公害产品的质量要求,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
“缺标准,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蔗糖产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广西壮糖公司负责人认为,规范糖料蔗栽培,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建立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体系,以提高糖料蔗单产、降低成本、增加蔗农收入,成为发展壮大蔗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订标准,权威部门牵头
江州区的几家蔗糖公司,从土地、机械、农艺等方面入手,为实现甘蔗标准化生产进行了长期实验摸索。但制订标准,还需权威部门牵头。
去年初,崇左市质监局提出了甘蔗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设想,得到了江州区水利局的响应,开始实施甘蔗农业标准化生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整村土地流转进行运营。目前,江州区实施滴灌项目区8万亩以上的连片有4个,500至5000亩以上的连片13个。
与此同时,该市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对滴灌甘蔗宽窄行距标准、甘蔗滴水灌溉要求、甘蔗滴灌施肥、病虫害防治、甘蔗收获与处理机械化等农艺标准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其中地块要求、滴水灌溉、滴灌施肥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广西属创新。
至此,江州区甘蔗种植有了统一的技术指南,为甘蔗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平台。该区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先进农机作业技术,重点推广各种适用性新机具,以逐步达到耕、种、管、灌、收的全程机械化,让甘蔗生产灌关键的水,施必要的肥,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标准化,江州区创造了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的“江州模式”,让甘蔗“喝”上了自来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的“政企民”共建,成功实施6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实现了水、肥、药“三位一体”灌溉模式,每亩蔗田节肥20%以上,节水30%以上。该区引进的22台甘蔗种植机,开沟、切种、排种、施肥、覆土、盖膜、铺设滴灌带实现一步到位。
据了解,项目区甘蔗平均亩产8吨,比非项目区要高2-4吨以上,种蔗纯收入高出2000-4000元。而农民参与土地流转,还有租金收益、分成收益、公司劳务收益、劳务输出收益等。
龙州县建立一个4000亩的糖料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全县糖料蔗标准化种植。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糖料蔗亩产6.5吨以上,平均糖分14.5%,培养甘蔗种植技术骨干50名。
天等县在天等镇建立一个500亩的无公害指天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全县无公害指天椒生产标准化种植6.5万亩。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年产达标无公害指天椒1000吨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培养生产技术骨干150名,无公害指天椒生产标准化种植技术配套标准已建立起来。
3 标准化,覆盖还要扩大
“崇左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项目升级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覆盖面将更加广阔,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利好。”8月6日,该市质监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甘蔗平均亩产达8吨,指天椒种植全部实现无公害,这是该市实行标准化示范区后将要力争达到的目标。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该市甘蔗种植大县龙州和指天椒种植大县天等,充分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以水利、农业措施为主,科技措施作支撑,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地、路综合治理,走农业标准化道路,带动全县广大农户扩种甘蔗、指天椒。
除了此次成功晋级自治区级的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外,该市日前还启动了扶绥剑麻、大新龙眼、宁明松香等示范区自治区级的申报工作。
目前,该市正着手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涉及糖业、锰产品等企业;每个县下达一个地方标准制定的指标,如天等指天椒酱加工生产、大新龙眼(或苦丁茶)高产栽培生产、宁明松香松脂收割、扶绥剑麻生产、龙州乌龙茶栽培等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