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管理区新农村建设走出生态文明路

  “钱多了,还要有更高的追求,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环境搞好了才是真的好”,当地群众这样对我们说,平桂管理区成立后,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走上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曾经的破败萧条,到今日的蒸蒸日上,新平桂已变成一个走在致富大道上的“奋斗男”,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当地树立既要打造“创业天堂”,更要建设“生态家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以“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平桂”为目的,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创造一个风景秀美、环境整洁、山青水绿的美丽平桂。

  在经济腾飞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讲究一个“德”字,着力培育生态文化,增强农民文明意识。注重一个“富”字,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一个“美”字,着力生态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一位负责新平桂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建设发展的同时,“德富美”的生态文明环境是他们更高的追求。

  生态文明——“德”字优先

  所谓“德”的培养,关键在于人素质的提高,当地在建设新农村同时,不断加强环境和公德教育,在辖区内设立各种生态环保宣传广告,引导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同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生产理念、培育绿色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更多的绿色消费品,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当地还以开展“贺江清新”行动为契机,对境内的河流的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整治,给这条曾被群众称为“牛奶河”的河流摘掉了“白面纱”,从根本上解决了废水污染问题。同时引导五个片区的大理石加工企业业主树立绿色生产理念,严格执行废水“零排放”制度。

  为创建文明村屯、文明村镇,当地还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其中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自治区文明单位、村镇11个,市级文明单位、村镇29个;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山上造林近11万亩。并推动生态道德教育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经济发展——敢“富”带富

  统筹发展,品牌至上是新平桂建设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当地围绕贺州市打造百、十、亿元产业的工作要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万亩超级稻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养殖业,形成了超级稻、马蹄、晒烟、秋冬季旅游、养殖等5大特色产业带。并打造出如“芳林马蹄”、“鹅塘大肉梅”等一批平桂地域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培育和扶持嘉宝、嘉润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7万多人实现增收。

  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名镇名村申报工作,依托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沙田小凉河(麒麟尊文化)流域等景区景点,重点打造“黄田土瑶寨篝火晚会”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和谐人居——“美”景常在

  当地以点带面,积极打造“文明绿洲”示范带。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确定33个自然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十个一”(一个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农民科技文化协会、一支村级文体活动队、一个信息宽带网络、一个新农村生态旅游景点、一个文化长廊、一个村民运动健身场地、一个科技示范基地、一个农业品牌和一个模范标兵或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标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原则,重点打造了沙田镇田厂村山脚寨等7个市级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辐射带动全管理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动引导当地农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通过抓硬件,强基础,改变村容村貌。抓软件,提素质,提高文明水平。有效推进了当地新农村的“四变”,即村民观念变新、村庄环境变美、生产生活条件变优、农民生活变宽裕。

  此外,当地还通过绿色发展,转变农村生产方式。重点推进“三进一退二转变”。即政策、项目、企业进农村,和实施退耕还林,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的良种、耕作、植保、收割技术转变;由传统的单家独户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新农村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