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贵港市1152个村(社区)的7276名在任“两委”干部,在做一件特殊的事——接受“鸣警钟、守清廉”教育。这是由贵港市组织、纪检、检察部门联合部署的一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给村干部增强“免疫力”,此举开创了多部门联手加强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新模式。
检察官算账 账账是警钟
“我给大家慢慢算一算账: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健康账、自由账一共7笔账。”前不久,在桂平市南木镇召开的“鸣警钟、守清廉”宣讲会上,该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黄曼生算的这些账,切切实实地震撼了村干部最敏感的神经。
“政治账:清廉从政,就会得到组织信任和培养;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腐败堕落,就会断送自己的政治生涯。经济账:你们现在的补贴平均一年下来接近1.5万元,再做10年就是18万元,如果顺利退休,每年还有一笔固定的养老收入;一旦犯了罪进了监狱,什么收入也没有了……”
像黄曼生这样到各乡镇宣讲的,还有组织、纪委、检察、民政等部门选拔的130名专业人员。为了这次活动,贵港市检察院结合近年来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与市委组织部制订了培训计划、编写了有关教材。
平南县组织部副部长冯晓梅介绍,一些村委干部在落实国家惠民资金时对群众“吃拿卡要”,比如在发放危房补贴、办理低保中,给个200元、300元的辛苦费才办,不给钱就不帮办,认为这是人情费、跑路费,不算贪污腐败。听了宣讲课后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职务犯罪呀,以后可得注意了。
常在河边走 没机会沾水
一边是敲警钟,一边是继续发扬和推广一些村委的好做法,最突出的就是在村委成立由普通村民组成的理财小组。按照规定,理财小组成员中没有村干部,甚至村干部的亲属也不行,他们是由村民选出来的,在村里有威望、有本事,没私心的人,主要职责就是协助管好村集体财产。
在村里,从落实国家惠民资金这样的大事,到夫妻争吵打架的小事,都归村干部管。“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但是记者4月7日在桂平市南木镇黎明村看到,村干部想“湿鞋”已没有可能,因为村委的财权移到了理财小组的肩上,村委干部“常在河边走,没机会沾水”。
理财小组能担此重任吗?黎明村支书辛斌说了两件事:灌溉农田的水渠失修多年,前不久村委决定重修,他们只负责号召集资、对外联络等指挥协调事务,所有与钱有关的像预算、原材料购买、开支等事务全由理财小组负责,村干部的手不沾钱,资金很快筹集到了,水渠顺利完工。钱是如何花的,村民心里明白得很。
另一件事,今年初,为了黎明村至贵德屯的道路,几个村干部到县里协调关系吃的快餐费,理财小组按照村委的规定没有给报账,他们自己掏了腰包。“以前也想修这条路,说了几年都没做成,因为村民怕集资的钱被乱用。现在说要修路,10多万元的集资款不到1个月就筹到了。”辛斌说。
村委能掌握的财权有多少?辛斌说,只有两笔费用。一是5000元的办公经费,主要用在印信封信笺、订报纸、办公室的水电费等;二是村委闲置场地出租,每年有1万元的租金,主要用在春节举办的篮球赛、木偶戏等娱乐活动。
目前,贵港市所有村委都已成立了理财小组。它是在村“两委”领导下承担预决算、财务计划的制定、财务收支情况审核,反映民意、提出建议、财务公开等监督职责和参与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村委“钱柜子” 加把财政“锁”
从源头上杜绝职务犯罪,贵港市还有一种好办法,村级财政由乡镇府代管,所有开支按程序申请使用,相当于在村委的“钱柜子”上加了财政这把“锁”。
桂平市寻旺乡东塔村村支书吴小森说,2011年5月村委换届时,上级对村委清产核资后,全部财权移到乡财政所。“村委闲置的250平方米的房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出租,所得租金2.8万元,全部进入乡财政所账户,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民理财小组签字后,乡财政转账偿还了新建卫生所的款项。”
平南县早在2005年就实行“村财乡管”模式。组织部副部长冯晓梅介绍,财务管理混乱是不少农村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随着2005年农业税的取消,县里将村级财务移到了乡镇财政所代管,既安置了原先的财政人员,又为各村委找到了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有关人士表示,“村财乡管”这种模式相当于将村委的每一笔收支业务,都放到了乡镇财政的监督之下,再加上日益完善的村务公开制度,做到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公开”,有效规范了村级财务收支程序。目前,这种模式已在贵港市96%的村委推广,余下的也将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