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建设3000个示范性村级老年协会

  10月21日,宜州市庆远镇围村老年协会热闹起来,老人们在这里排戏、下棋、打牌,为重阳节游园活动热身。大伙赞叹:“这全托了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福啊!”

  围村老年协会成立于1988年。会长吴家增形容:以前只是挂个名,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没有活动经费,没有章程,活动时断时续。今年情况变了: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闲置的小学校园归协会使用,各种规章制度建起来了。

  变化根源,在于我区把扶持村级老年协会建设作为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自治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2-2015年,自治区统筹安排资金9000万元,建设示范性村级老年协会3000个,并重点扶持边境县(市、区)和民族县的基层老年协会发展。

  自治区民政厅调查显示,我区共有基层老年协会8996个,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素质不高、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规范化建设,成为老年协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区进一步明确:县级民政局是基层老年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县级老龄办是基层老年协会业务主管单位,并降低登记门槛,将基层老年协会注册资金从3万元调整为2000元。同时,引导符合条件的基层老年协会进行登记注册,纳入规范管理范围,实行基层老年协会备案在乡镇,登记、年检在县级,最大限度地优化程序、简化表格,加强培育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庆远镇思榄屯养老协会设在屯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今年9月登记挂牌。会长樊玉山介绍,用自治区财政拨付的3万元,添置了球桌等健身器材;市民政局指导,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全屯317位老人都列入名册;村里集体林场承包金中的一部分,作为协会活动经费。

  该项工作得到全国老龄办的高度肯定,认为这是农村老龄工作的切入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当今形势下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