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自治区相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桂北粮仓”的前提下,深入推进漓江、湘江、资江、桂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西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使桂林的特色农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实现了蔬菜总产量全区第二、食用菌总产量全区第一、农民人均水果收入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措施得力促成“四化”建设
桂林特色农业之所以能够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四化”,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为了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市农业局先后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了《桂林漓江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湘江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桂林资江流域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桂林桂江流域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提升规划》、《桂林市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桂林西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这些《规划》很好地引领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发展。
2011年1月16日,自治区农业厅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框架协议》,决定把桂林建成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桂林市建成20个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保障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011年全市仅种植业就投入农业示范市建设资金1.85亿元。
为加快桂林市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桂林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免耕抛秧、水果套袋、经济作物组培与嫁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促使桂林市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格局。
2011年,全市按照标准更高、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效益更明显的要求,集中技术和物资力量,抓好特色效益农业示范点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共建立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示范点348个,面积7.49万亩。
争创国家级水果品牌
桂林通过实施“四大流域”现代农业和西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桂林市水果产业进一步向资源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了以阳朔、荔浦、临桂为主的17万亩夏橙生产基地,以资源、兴安、全州、灵川为主的22万亩葡萄生产基地,以阳朔、平乐、恭城为主的50万亩月柿和17万亩沙田柚生产基地,以阳朔、灵川、临桂为主的10万亩金桔生产基地,以灌阳、全州为主的10万亩黑李和10万亩南方优质梨生产基地,以灵川、恭城为主的17万亩优质桃生产基地,以荔浦、永福、阳朔、平乐为主的12万亩沙糖桔生产基地,以全州、兴安、灵川、永福为主的16万亩南丰蜜桔生产基地。
2011年,桂林市水果栽培面积达321万亩,总产量280万吨,产值63亿元,其果园面积、总产、单产、产值、人均有果量、农民人均水果收入广西第一。
目前,桂林建立特色效益水果生产基地达25个,生产的优质金桔、柿子、沙田柚、脐橙、夏橙、南丰蜜桔、葡萄、提子、黑李、雪梨、南方优质梨等水果,不仅上了规模,而且先后打造成全国品牌,恭城先后获得全国“月柿之乡”、“椪柑之乡”美誉,阳朔、平乐也先后获得“金桔之乡”、“沙田柚之乡”的称号。阳朔金桔、恭城月柿、灌阳雪梨获还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市选送的沙田柚、葡萄曾多次获得全国同类果品评比金奖。
目前,桂林市通过无公害水果基地认定17个,面积163.7亩,占水果总面积52.6%;绿色果品认定13个,面积26.89万亩,占水果总面积8.6%。恭城已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20.9万亩。
食用菌产业让农民发财
通过大力发展双孢蘑菇、金针菇等低温品种,探索发展木耳、香菇等高温品种;大力推广南部稻作区的“稻-稻-菇”和北部稻作区的“稻-灯-鱼-菇”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是桂林发展特色农业又一个新创举。
2011年,桂林市完成食用菌栽培面积3615万平方米,食用菌总产量排全区第一。今年,桂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又有适当增加。目前全市已形成全州县的双孢蘑菇、兴安县的云耳、荔浦县的双孢蘑菇、香菇等3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农民生产的这些食用菌,由于已形成品牌,不仅销售鲜品,也包装成礼盒出售干品,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许多农民通过规模种植食用菌发了财。
做强做大菜篮子工程
去年,桂林市建立了8个上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如以临桂、灵川、雁山为主的5万亩四季蔬菜基地,以龙胜、资源、永福为主的4万多亩山区反季节蔬菜基地,以荔浦、平乐、阳朔为主的8.55万亩水生蔬菜基地,以平乐、阳朔、雁山、临桂、永福为主的11.1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等。2011年,全市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51.8万亩,总产量340.1万吨,蔬菜总产量排全区第二。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桂林市将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整合市、县(区)财政预算内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菜篮子基金、土地出让收益金等各项资金,确保桂林的菜篮子工程继续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