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我区已迈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自治区于“十二五”开局之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及其21个配套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广西城镇化率已达42%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广西城镇化率保持每年两个百分点的增速,到2015年将达到50%以上。要全面完成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其中一个重点工作,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许多地方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劲头很大,力度也足,很短时间内,直接让农民“进城”、“上楼”。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它既是农村人口就业方式、居住方式、交往方式的一种改变,也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
实际上,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今天,城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换,更多的,是一个经济概念、权利概念和环境概念。表面上,城镇化是让农民群众大规模地变成市民,有了市民的身份,更深层次的科学发展内涵,意味着农村群众基本公共待遇上的“进城”,即农民享受市民的待遇,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最有效的发展思路,就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让农民真正就地成为市民。
比如,河南省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将传统的四级城镇化体系变革为五级体系,城镇化规划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使之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以产业为支撑点,让农民居住在新型农村社区,就业在家门口。让农民进城入市,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根本转变。而把产业规划与推进城镇化中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同步进行,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农民“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一举多得。商丘市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香雪海、万宝、阿玛尼、阿迪达斯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35万名农民就近实现就业。
以公共设施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在城镇化规划上,把大中城市、特色城市、产业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联网整合,使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文化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交通、电力、垃圾处理、网络等等各种社区综合服务项目,统筹、标准、适当超前建设,实现公共资源的真正共享,并且至少许多年不落后,不用今天补漏,明天维修,后天拆除去造成浪费。
以维护进城农民利益为重点,鼓励扶持多渠道创业就业。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既有土地不断征用的现实,也有农民变市民后的具体生计需要。如何广开渠道,鼓励支持农村群众创业就业,灵活整合各种优惠政策措施资源,就是一个关键。比如,通过规划设计,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土地置换、调整、流转和经济补偿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等。动脑筋,想办法,换角度,总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以尊重农民意愿为立足点,让农民成为最终决定者和最大受益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符合城镇规划、符合整体大局,合民情、合民俗,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农村群众意愿。即便是从工作大局、落实目标任务出发,也不能强制推进、硬性要求。
我区城镇化率约落后于全国10%,实现城镇化跨越发展预期目标,才有可能赶上全国发展水平。但如果盲目地扩城增镇,可能会带来诸多“城镇化发展后遗症”。广西各市县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各具特色,民风民俗、传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果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个思路,规划先行,文化立镇,产业兴镇,塑造特色小镇,打造新型小城镇和宜居村庄,那么,农民就地变市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