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梁胜利深入天峨县调研。
凤山县开展水上巡逻,建立新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指出,“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怎么支持都不过分。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是政法机关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体现。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加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除了河池市特别是天峨县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经验做法外,还涌现出贺州市民警挂任村官经验、梧州市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经验、玉林和贵港市调解工作经验、防城港市的物防技防工作经验等,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本版主要介绍我区一些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先进经验。 天峨:构建金字塔型农村治安防控网络 近年来,天峨县通过在各村屯建立“治安专干”,推动了基层政权向村屯的延伸,壮大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的人防队伍,将一个农村社会治安混乱地区整治成为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示范县。 [做法]依靠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落实“四到位”。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为“政府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由各乡(镇)派出所所长挂任乡镇政府副乡(镇)长,挂村民警挂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 公安局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依靠乡镇党委、政府,依靠村(社区)“两委”,根据全县治安实际,结合警力情况,科学构建,合理配置,建立了6个农村警务室,在全县88个行政村建立农村警务站,各基层派出所在全县1555个自然屯建立警务联络点,在各自然屯设立治安中心户。警务室(站)具体指导村(社区)“两委”组建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工作。一是组建专业巡防组织。依托村(社区)“两委”平台在警务室(站)民警的指导下,组建集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安全员、义务防消员、抢险救灾员“六大员”为一体的多功能巡防队伍;二是构建村级防控网络,除多功能专业巡防队伍外,还成立由义务调解员、民兵抢险救灾应急突击队、治安信息员、护校队等组成的社会治安民防队;三是按照村级模式,建立以村民小组长、党员、治安中心户为骨干的屯级巡防组织。 “五联防”构建了“金字塔”型覆盖全县农村地区的治安防控网络。一是以公安派出所为龙头,合理设置农村警务室(站),从全局的角度实现派出所与警务室(站)的有效联动,统筹整个辖区的防控工作;二是以农村警务室(站)为依托,有效组织“六大员”,使“六大员”形成防控合力,有力推动农村防控工作;三是以“六大员”为骨干,合理构建警务联络点,实现农村防控工作的面上结合;四是以警务联络点为纽带,有效联系治安中心户,实现农村防控工作的点上联系;五是治安中心户与党员群众联防。以治安中心户为基础,有效组织党员群众,构建农村最基层的防控单元,为整个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激发“六大员”“细胞核”工作活力,构建坚固扎实的农村防控“金字塔”基石。“六大员”的组成都是来自于农村的最基层,是治安防控“金字塔”型的基石,而在这些基石中屯级警务联络员、治安中心户为最广泛、最基础、最核心的单元,在开展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这些“细胞核”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动员全民参与做实做细做强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巨大作用。 [成效]近年来,天峨县农村地区刑事案件特别是一些可防性案件从2006年发案最高的186起降至2010年的52起,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局势明显好转。2010年该县被评为河池市平安建设第一名,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位居全市前列。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梁胜利肯定了“天峨县的做法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个创新,是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作出“这是一个在农村地区加强治安保卫基础建设,构建防控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很好经验”的重要批示。2011年11月18日,自治区公安厅印发《关于推广天峨县公安局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经验的决定》。 义务消防队员学习使用手抬机动泵。 贺州:民警村官制创新警务模式 [简况]2011年以来,贺州市公安局努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治安管理模式,创新实行公安民警到村街(社区)挂任村官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延伸公安机关管理触角,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强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做法]强化组织领导。贺州市委组织部与市公安局以文件形式联合下发了实施方案,由公安机关选派党员民警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民警挂任村主任助理,由所在地党委政府下文任命。 选派优秀民警挂任。坚持选派思想过硬、公道正派,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民警挂任村官,报请当地乡镇党委政府讨论通过。进行挂任职前廉政谈话,布置工作要求和勉励民警村官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目前,该市公安机关已有83个基层单位370名民警到村(社区)挂任村官,在全市村(社区)覆盖率达68.3%。 明确职责任务。民警村官肩负着公安民警与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利用村“两委”的工作平台,当好“八大员”:即熟悉辖区情况的信息员,政策法律的宣传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安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违法犯罪案件的侦查员,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护航员,为民办好事实事的服务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 落实考核机制。为了实现对民警村官的有效管理,该市公安局制定了《贺州市公安局挂任村官民警工作规范》、《民警村官考核工作细则》,使民警村官工作职责规范、目标任务明确。 [成效]打击违法犯罪更加有力。民警挂任村官后,与辖区群众关系更密切,能够更多地获取破案线索,为破案打击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该市公安机关破案数与上年同相比上升28.51%,全市公安整体工作得到了有力推动。 化解矛盾纠纷更加到位。2011年以来该市没有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件,由于维稳效果显著,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维稳办的关注与肯定。2011年12月,自治区党委维稳办组织调研组到该市对民警村官工作进行专门调研并以经验介绍编发了《维稳工作简报》。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巩固。公安机关选派到村委任职的民警村官充实到村支部、村委会中,无论从年龄结构、知识层面、工作经验等方面,都使得农村基层政权组织队伍结构得到了改善和优化。 群众安全满意度更加提升。民警村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极为密切的优势,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执行该市公安局党委提出“把报警求助的群众当成家人来看,把群众的报警求助当家事来办”的要求,从点滴之间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公安队伍活力更加激发。在挂任工作中,民警服务大局意识、做群众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地磨练。为营造“有为才有位”的选人用人氛围,该市公安局制定措施对连续获评优秀村官的民警优先提拔任用,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民警村官干事创业的热情,使民警村官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玉林:拓展农村社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玉林公安机关牢固树立“科技建警、科技强警”的理念,按照“党政主导,公安牵头,群众参与,多方共赢”的思路,把社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不断向农村地区拓展延伸,走出了一条具有玉林特色的农村治安技术防控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至目前,该市投入技防建设资金6亿多元,其中政府投资1.5亿元,社会资金投入达4.5亿多元。其中,有44个乡镇已利用社会资金3600多万元,建成了监控平台设在派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已建、在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乡镇占全市104个乡镇总数的81%。 [做法]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主导,是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将其列入全市“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作为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八张网”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推进。二是不断加大财政支持投入。市、县(区)、乡镇三级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达1.5亿元。三是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机构。四是各县(市、区)以及乡镇也相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要求各级各单位全力配合、积极参与。 社会积极参与,群众认识到位,是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该市公安机关聚社会之力,集民间之财,走符合自己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一是狠抓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营造浓厚氛围;二是争取群众广泛参与支持。抓住玉林经济能人返乡较多的机会,主动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赢得群众理解支持,踊跃捐资助款。三是谋求辖区单位主动支撑。动员辖区单位主动安装或将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整合接入派出所监控平台,给予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四是依靠群众主动保护维护设施。群众普遍认识到系统建设涉及公共利益、切身利益,把主动维护设施设备完好转化成自觉行动。 公安牵头力推,创新建设模式,是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发展动力。一是精心统筹谋划,搞好系统建设顶层设计。该市公安局出台了《玉林市视频(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指导农村技防系统建设科学有序开展。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建设模式。主要有“杨梅模式”和“新荣模式”。三是注重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总结“容县杨梅、容城”、“北流新荣”等地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市已建、在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乡镇已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1%。 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应用管理,是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的重要支撑。一是成立专门机构。该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防盗反劫联网监控中心,落实编制人员,并与技防办合署办公,具体负责技防管理和技防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及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技防民警制度。为基层公安机关培养了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四是建立激励机制。 [成效]据统计,2011年以来,该市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案件955起,查处行政案件130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53名,为查破案件、处置交通事故提供视频证据683份,预防、制止案(事)件1342起,发现处理交通违章32669起。去年,该市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2%、13.2%。 确保“六大员”经费到位。 柳州:全力构建治安防控“四张网” 2011年以来,柳州市公安机关创造性地推出了农村、城郊村屯治安防控“鹿寨模式”、“静兰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构建“主要街道、城市社区、城郊村屯、农村村屯”等覆盖全市的治安防控“四张网”,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上级机关满意、政法部门满意”的“四满意”目标,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做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到位,推进有力。为全面学习“天峨经验”和“来宾经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城区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社区警务改革和农村治安防范列为市政府工作项目,在经费、人力、物力上给予全力保障。制定了市县区财政累计将投入经费1.2亿元,以及市区增配2300名协警的一揽子改革规划。至今,市县区财政已按计划拨付经费5500万元。 充分发挥综治工作和科技信息化优势,全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四张网”。一是全面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为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和人员保障。2011年,该市为每一个乡镇配备了综治专职副主任并享受副科长级待遇,征召大学生为每一乡镇均配备了不少于2名的综治专职工作人员。90%以上的村委治保主任均落实了绩效工资。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战斗力。制定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2011年初确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并应用于城乡社区村屯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三是构筑城乡社区村屯全覆盖的治安防控“四张网”。要求社区驻村民警,组织群防群治队员按照工作职责开展治安防控工作,形成农村“5大员”、城乡“8大员”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各县区还为队员统一配发服装、装备,发放工作补贴。 精心组织,科学谋划,试点先行,全面推广。 进一步深化柳州特色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2011年,该市公安机关在全市推行“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交巡警控主要街道,派出所和责任区刑侦大队控“三小”(小区、小街、小巷)的新型警务模式。在主要街面、路段共设置固定警务站28个,移动警务工作站25个。创新推行社区警务改革,使大量业务骨干重返一线实战岗位,确保了社区民警每个月有12至15个工作日下社区,组织协警及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基层基础警务工作。创新传统融合科技的“8+1”社区警务模式,并建立激励机制,促使社区民警按照“6小”、“7进”、“8讲”做实社区警务工作。 创新构建“农村村屯”治安防控网。把信息化建设及农村治安防控基础比较好的鹿寨县作为试点,在每个村屯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5大员”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治安防控,驻村民警全部任村官,依托“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辖区治安状况,依托公安网无线笔记本电脑进行移动网上办公,依托互联网上“柳州市公安局鹿寨县局” 网站实时服务群众。各县公安局结合实际建设农村村屯治安防控网,采取多种便民利民措施服务群众。 着力打造城区结合部“城郊村屯”治安防控网。把城乡结合部比较长的城中区作为试点,率先构筑“城郊村屯”治安防控网,3名驻村民警带领6名协警在静兰村中心警务室合署办公。每一名驻村民警立足各自警务区,组织集流动人口协管员、行业场所检查员、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消防监督员、群防群治组织员、禁毒工作调查员、法制工作宣传员等“8大员”于一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工作,确保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驻村民警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村民。同时,派出所领导可通过警务室设置视频回传系统、驻村民警配备GPS可视对讲机对驻村民警进行监督指导。 [成效]2011年,该市439名社区(驻村)民警会同辖区司法、计生、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下社区进村屯,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4万余次,调解各类纠纷1.8万余起,调解成功率94%;建立群防群治队伍2033支共6308人,群防群治力量为公安机关提供各类案件线索1268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63人,挽回经济损失92.4万元;全市110接报警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盗机动车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4%、30.3%、1.0%和3.1%;命案破案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