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茅草屋 喜迁新农居——2011年广西农村危房改造纪实

  去年,广西农村危房改造总量排全国第3位,20多万农户告别茅草房,住进了新房。昔日的村屯旧貌换新颜。

  然而在两年前,百色市靖西县壬庄乡真意村那造屯的景象令人摇头:路难走,房破旧,门前屋后禽畜粪便横流。

  两年后,平整蜿蜒的水泥路、成排的小楼房、崭新的篮球场、绕村而过的水利工程……村容焕然一新。

  喜人的变化,让村支书吕德胜很感慨:“过去那造屯群众住的大多是木瓦房,一楼圈养禽畜,二楼住人,三楼贮存玉米等物品。平日被蚊虫叮咬不说,遇到刮风下雨,房子透风漏雨,心里直‘发毛’。”

  “2010年,那造屯被政府列为农村危房改造示范点,拆旧房、打地基、建新房,大家投工投劳、亲邻相互帮忙。如今,全屯已有14户贫困村民搬进了温暖安全的新房。”

  62岁的吕美汉一家7口过去曾挤在仅有80平方米的简陋木瓦房里。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吕老汉的两个儿子分别搬进近70平方米的新房。吕老汉脸上挂满笑容:“建了新房,咱老大的婚事有盼头了!”

  像吕美汉一样,2011年,广西有20万农村危房户喜迁新居。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介绍,2011年我区对20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改造量超过2009年和2010年的总和,改造总量连续3年排在全国第3位,占全国改造总量的8%-10%左右。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超额完成,竣工20.17万户,竣工率达100.83%。

  2011年,广西全年用于农村危房改造的各级财政补助资金达到3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46亿元;自治区本级配套12.46亿元,落实率达100%;市县两级配套资金7.48亿元。五保户、低保户占改造总量的26.87%、排在全国第9位;户均建筑面积68.9平方米,排在全国第10位。

  高度重视 全力推进

  近几年,虽然广西农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在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不少群众仍“蜗居”在破陋的茅草树皮房和土坯房里。农村危房,成了广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块“硬伤”。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居住在茅草房、土坯房和危旧房的困难群众,全区约有127.5万户。其中,茅草树皮房4.2万户,边境一线9万户。2009年起,国家连续3年将广西列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区。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高度重视,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积极筹措配套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自治区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各地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着力加强领导和协调。自治区人民政府与14个设区市人民政府连续3年签订工作责任状,并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各市县层层分解改造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自治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尤其是2011年,无论危房改造数量、推进力度均比往年大很多。

  整合资源 多措并举

  2011年,国家下达广西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是20万户,比2009-2010年任务的总和多2000户。为让更多农村危房户迁入新居,广西整合资源,多措并举。

  资金方面,自治区财政全力支持,按与中央补助资金1:1的比例,从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地方债券等渠道筹措配套资金12.46亿元,自治区本级和各市县共落实配套资金19.94亿元,是中央安排补助资金的1.6倍。

  结合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我区对设区市承担的所辖县(市)配套资金,采取由自治区财政直接下达到县财政的办法,保证了市级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县级政府采取财政、地方债券、金融信贷“三个一点”,以及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的办法,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

  严格把关,确保公平公正。

  严把对象关,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严格框定在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贫困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

  严把标准关,在确定补助标准时,注意区分不同贫困程度,结合翻建新建、修缮加固等不同类别,适当拉开补助标准。

  严把程序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的审核、审批程序。

  严把资金关,在资金发放形式上,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现金形式发放。

  严把监管关,主动邀请自治区审计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主动配合自治区财政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进行检查,强化资金监管。

  规范危房改造。抓规划,在危房改造量较多的村屯,组织编制村屯建设规划;抓设计,免费向各市县发放《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图集》;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按照有关建设规范和标准,将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加强对项目施工的指导服务;抓建筑工匠培训,聘请专家或技术人员走村进乡讲授建房知识,2011年共培训乡镇管理干部和建筑工匠约1万名。

  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了广西农村危房评定技术导则、建设技术导则、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工程验收暂行办法、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完善危改户的“一户一档”、农村危房改造定期报送、月例会等制度。

  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城乡风貌改造、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农村因灾倒塌房屋恢复建设以及水库移民新村建设、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相结合,整合资金资源,有力促进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广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肯定。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广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做法,被会议安排作了唯一的农村危房改造经验介绍。

  惠民落实处 干群更贴心

  农村“危改”,不仅解决了农村住房安全问题,也使干部与群众的心贴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情加深了。

  “人民政府就是好,农村危房全改造;为民解困建新房,党的恩情比天高。”“危房改造政策好,家家户户建新房。”“吃水不忘挖井人,住房感谢共产党”……这些传唱的山歌,朴实而真切地表达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博白县凤山镇竹围村禾仓地屯为庆祝特困户蒋动生喜迁新居,写下了“进新居感恩祖国好世道,住吉宅辞旧迎新万代昌”的对联。

  改造后的那造屯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去年,村头一条长5公里的小型水利工程建成,那造屯与其他多个村屯饮水用水问题得到解决,看天吃饭逐渐成为历史。如今大家开始发展起烟叶、甘蔗等产业,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靖西县壬庄乡乡长林京建说:“改造好农村危房后,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和自主发展能力,拔掉穷根子。”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表示,去年11月起,广西就已启动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攻坚战,计划到今年6月底完成对全区现存约2.44万户茅草(树皮)房的改造,实现消除广西茅草(树皮)房的目标。今年将结合实施扶贫攻坚新一轮规划,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区现存的82.5万户的农村危房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