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升腾的希望——桂林市特色效益农业扫描

  “我们这里的农民,每年在幼龄果树中,间套种马铃薯、西瓜、蔬菜三茬作物,收入还蛮好,去年每亩平均产值近7000元。今年刚采收的马铃薯,每亩纯收入就有2200元左右。我们现在又准备套种西瓜了。”5月21日,在桂林市雁山区万亩果树间套种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该区农民秦顺富兴奋地说。

  初夏的桂林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嫩绿的禾苗,碧绿的蔬菜,黄澄澄挂满枝头的夏橙,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农民身影,处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从此运往城市、乡村的优质蔬菜和特色瓜果,在丰富着老百姓餐桌的同时,也“撑鼓”了桂林农民的腰包。2008年,桂林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增长14.3%,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创新发展理念 优化区域布局

  “十五”以来,桂林市农业在规模和总量上,已走在全区前列,但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方面来看,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面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用市场理念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绿色理念推进质量农业发展,用城市理念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用产业理念发展劳务经济,用服务理念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去年提出积极探索产业化提升农业、特色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新路子,今年提出坚持农业稳市道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桂林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先后完成了《桂林市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桂林市漓江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桂林市资江流域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和《桂林市湘江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了“秋冬、春夏水果兼容”、“南橙北柑”、“高山反季节蔬菜”、“畜禽并重”等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优质粮、果蔬、水产畜禽养殖、中药材、竹木花卉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构建种养产业、科技项目、投资融资、观光农业、劳务经济和区域合作等六大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32亿元,增长7.0%;农业增加值171.51亿元,增长6.0%;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生猪、家禽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81%。

  通过规划引导,在一批示范基地的带动下,桂林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加速向优势产区集中。目前形成了以临桂、灵川、雁山区为主的城郊蔬菜生产区域,以阳朔、灵川为主的金橘生产区域,以阳朔、平乐、恭城为主的月柿和沙田柚生产区域,以全州、兴安、灵川、永福为主的南丰蜜橘生产区域,以灌阳、灵川为主的春夏熟桃李生产区域,以全州、兴安、荔浦为主的冬季食用菌生产区域,以龙胜、资源、永福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域,以临桂、永福、龙胜罗汉果生产区域,以资源、兴安、全州为主的葡萄生产区域,全州“三水一湾”稻作区万亩“稻—灯—渔—菇”高效循环农业、平乐二塘4000亩西红柿、雁山区雁山镇万亩果树全年间套种马铃薯和蔬菜等一批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到去年末,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达299.2万亩,绿色食品(农作物)认定面积达78.3万亩,继续保持全区领先位置。

  在全区2007年度发展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先进单位评选中,荔浦县分别获得食用菌发展奖第二名和花卉发展奖第二名,永福县获得中药材发展奖第三名。在全区2008年度广西一乡一业乡镇(县)和广西一村一品村评选中,荔浦县青山镇被评为广西马蹄之乡,永福县龙江乡龙山村被评委广西罗汉果村,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被评为广西生态旅游村,临桂县四塘乡衡山村被评为广西腐乳村。

  推进产业升级 拓展农业功能

  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进程中,桂林市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集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升级。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重点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两批考核认定,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均有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的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位居全区前列。到去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2家,辐射带动农户56.68万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1170个,带动21.86万户农民增收。

  此外,桂林市将发展观光农业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进行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在新农村建设起步快、农业基地化、产业化成效明显的重点地区,策划包装一批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引导开发旅游观光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7个。恭城莲花镇的红岩新村,推出体验新农村的特色农业生态游,每年接待游客25万多人次,社会旅游收入达4000多万元。特色农业观光游的崛起,拓展了农业功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提高科技含量 保障长效发展

  随着红叶莴苣、双孢蘑菇、费乌瑞它马铃薯等新品种和“三免三避”、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植保防控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广西农科院雁山区桂北分院、全球蔬菜种子公司排名前五位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临桂育种站、中国农业科院兴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站等一批高层次的农业科研机构落户桂林,成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为了推广、普及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桂林市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采用现场指导、室内授课、发放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增强特色效益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去年全市农业科技培训共派出培训技术人员2.83万人次,举办培训班10537期,培训农民119.6万人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119.6%。

  农业项目是对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目标,结合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桂林市认真准备招商项目、优化招商环境、强化项目服务。去年签约农业项目30个,合同金额11.45亿元,到位资金10.85亿元。

  同时,为了保障特色效益农业的长效发展,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桂林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和果蔬市场准入制度协调领导小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本级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具有广西一流水平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市区15个农贸市场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市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元资金,保障15个检测室的工作正常运行;在全市97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工作站,从源头上监控了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为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