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朗明村比两年前变化可大了,5个自然屯全部通了村级道路,全村589户人家的饮水和用电都没问题,还都有了稳固住房,90%的农户已建有节能环保的沼气池。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00元,2008年达到2618元……”近日,天等县天等镇朗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南向笔记介绍村里经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后的喜人变化。
两年前,朗明村等22村被列入自治区第二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两年后,朗明村等天等县22个贫困村摆脱了贫困。
5月13日,该县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了市级验收。
资金捆绑加快贫困村建设步伐
两年来,特别是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天等县着力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协调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生态等项目资金投入到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共4518.8万元,发挥资金的整合效应,使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集中资金大搞建设。22个贫困村新建、扩建屯级道路140条388.7公里,新建、扩建村四级路11条72.5公里,解决6.69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新增饮水工程17处,解决8479人的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022座,实现沼气入户达58.8%,贫困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村委会办公用房1030平方米、卫生室220平方米、计生室220平方米;完成危房和茅草房改造1419户。
产业开发增强贫困村经济实力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展过程中,天等县抓住推进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坚持“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思想,以发展甘蔗产业为主,把发展生姜、苦丁茶、辣椒、八角等特色产业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产业支撑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贫困村农民的收入。两年来,22个贫困村新种和改造低产甘蔗1.5万亩、指天椒0.6万亩,年均存栏大牲畜1.62万头、猪4.39万头、家禽12.82万只。2008年,22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比2006年的1851元增加828元,增长69%。
劳务输出拓宽贫困村农民增收渠道
天等县根据市场需求,发挥本县职校教育作用,针对餐饮、家电维修、电工、电焊、摩修、汽修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岗位进行人员技能培训,并积极与用工单位、大中城市劳务中介组织联系,签订用工合同,采取订单、定点、定向等方式,加快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受贫困村农民走得出,留得住。两年来,该县举办扶贫培训48期,培训0.42万人次;使土地资源匮乏的贫困村有65%以上的农户每户输出劳动力1人以上。22个村累计输出劳动力3.96万人,劳务收入19800万元。
加强“两委”建设增强组织带动能力
天等县把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把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推选进村“两委”班子,对新当选的村支书、村主任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引领贫困村发展的能力。22个贫困村的22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达到“五个好”、“五村两规范”要求, 1320名党员中985人具有“双带能力”,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