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优秀农民学员创业小记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各类培训教育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它不仅惠及城乡农民,而且帮助农民提高了素质和技能,让其创业有门路、致富有希望。这其中,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农民学员的创业足迹尤为精彩。

  刚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防城区白龙珍珠港农民洪永祥,怀揣乡镇企业管理专业文凭匆匆赶回养殖基地,那里,有他参与投资的珍珠和名贵鱼种养殖场及海蜇加工厂。海边长大的洪永祥练就了一手珍珠插贝技术,在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塔希提岛)世界著名“黑珍珠”养殖基地作过技术指导,返乡后开发了120万只插贝规模的珍珠基地。利用在电大学习的经营管理知识,他逐步扩大规模,又开发了名贵鱼养殖和海蜇加工业务,年获利超过30万元,并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偏远的瑶寨水滨村,村民委主任李忠军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农家课堂”培训村民4000多人次,种植和养殖技能致富了村民,品改黄牛、夏橙、沙田柚等项目亦落户水滨村,50多户水果专业户年收入均超万元,品改黄牛养殖户年收入超过3万元。

  武鸣县马头镇小陆村支书李林山,把学到的农业技术应用于生产,率先在50亩冬闲田上种植马铃薯,带动村民开发冬季农业;2007年又进行超级稻的连片示范,目前超级稻占了全村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亩产增加250公斤。他还引进专业公司开发无公害蔬菜试验基地250亩,使本村蔬菜价高适销。高效农业把农民引上了致富路。

  邕宁区蒲庙镇良勇村委妇女主任李冬兰的“野猪养殖协会”已发展会员160户,靠她协调、指导和回收商品野猪,年产8000头野猪畅销广州、南宁、福建和东盟各国,户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养猪基地被授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创业培训基地。

  农村广播电视学校和电大远程教育强化了农民素质,全区已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生近3000人,大批农民大学生学业有成、创业致富。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下,我区各地农村正与城市一起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在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