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行

武宣县桐岭镇连办6年的“农民文化艺术节”
体现新农村文化特色

  走进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你会看到,晨风里,在村里的门球场上,有几个老农正在切磋球技;暮色中,流动着清澈山泉水的国家级标准游泳池里,欢声阵阵;夜幕中的农家小院里,传出的歌声相声锣鼓声,声声入耳。

  闲时读书看报,家门前时常有门球、游泳比赛,平时随时有戏可唱、有电影可看,这些以前城里人能享受到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桐岭农村,农民同样有条件可以享受到。

  “这跟以前的生活可不同了,以前就是关了门看看电视,现在活动可丰富了”。村民老覃说。的确,村里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等硬件一应俱全,大祥村的文艺队更是远近闻名,软件设施逐步完善。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镇里举办第六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他们除了参加门球、篮球、农家趣味等比赛,还参加了各种文艺比赛,以此丰富村民的生活,而这只是桐岭镇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新颖“农民文化艺术节”

  吸引十多万农民观看

  桐岭镇党委书记吴海音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兄弟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相对于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来说,文化生活相对滞后,一些村庄赌博、迷信活动一度抬头,影响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桐岭镇镇委、镇政府着眼于把文化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改变了传统的“文艺下乡”形式,打造以农民为活动主体的“农民文化艺术节”这一载体。

  桐岭镇从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起,至今已办了六届。艺术节本着“乡乡一台戏,村村有节目,人人有戏看”为目的,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乡镇居民和农民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培养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的思想侵占农村文化阵地。

  “农民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文艺节目精品比赛、农民竞技趣味项目比赛、民族特色舞表演、农村门球比赛、电影下村、摄影、美术、书法、根雕、奇书、征文比赛,评比十佳母亲、十佳农民、十佳文化先进个人等。这十几项活动涉及摄影、书法、声乐、器乐、舞蹈、小品、戏曲、民间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紧跟时代步伐又贴近农村生活,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据统计,自2003年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参加的农民人数近3万多人次,文艺汇演中有95%以上的节目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演员本土化、生活化,生动风趣演出吸引了近20万的观众观看。

  数量庞大的文艺队

  带旺乡镇经济活力

  到目前为止,桐岭镇共有灯光球场40个,戏台26个,文化队活动室36个,自2001年以来,镇政府用于文化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累计达80万元,村级和群众捐资投资累计达160万元。文艺队伍已由2003年前的12支发展到42支。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较好地推动了该镇经济的大发展。去年,该镇的财政收入突破24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20元,创该镇财政农民收入的新高。

  “将发展文艺队作为发展农村文艺事业的切入口”,以此为指导性思想,在过去的五六年间,桐岭镇着力抓文艺队伍,下到村屯,深入群众,走访具有文艺细胞和爱好文艺的积极分子;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文艺骨干力量参加区市县三级文艺骨干培训班,联系市县文化馆老师上门辅导,农村文艺队迅速壮大。平时挥锄劳作的农民文艺队员们利用晚上排练节目,到传统节假日、农闲时候,他们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把宣传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尊老爱幼、森林防火、征兵政策等作为编排节目的题材,用歌舞、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立足农村实际,演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反映群众心声,不仅活跃了乡村的文化生活,更是让群众在笑声中受到了教育,如宣传森林防火的小品《退耕还林好》、宣传征兵的《当兵光荣》及宣传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就是好》等。大祥村村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对记者说:“以前做计划生育工作,或是筹资修路,不知有多难。现在好了,村民素质提高了,工作都很好做。”

  来自城市的一些大小戏曲团体,面临着市场的困顿,然而农村艺术节搭建在农村广阔天地的舞台,自有它热闹繁荣、生生不息的理由。大祥村就走出一条“党支部带头组建+文艺队制度管理+创收反哺公益事业”的新模式:村党支部带头组建,制定了文艺队理论学习制度、组织纪律制度、财务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套制度,以制度规定管理,以科学促发展。从2001年建队至今,大祥村文艺队共演出了456场次,其中外出演出达400多场次,足迹踏遍了附近乡镇村屯,还到邻县等地交流演出,每场外出演出都能得到50-800元不等的出场费,演出共创收10多万元。文艺队的收入拿出一部分用于文艺队自身发展所需添置设备之外,其余大部分用于扶贫济困和反哺全村公益事业。几年来,文艺队为该村村民做实事、好事达100多件,为集体及个人捐资助学、慰问老人、修桥修路等20多次,共捐资3万多元。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齐头并进犹如双驾马车,驱动“文化强镇”战略的深入发展,为桐岭镇经济发展积聚更强的文化爆发力。

  不断提升的文艺作品

  成为传承文化载体

  桐岭镇率先创办农村文化艺术节,并成功打造了一批品牌文化艺术团队,桐岭街委文艺队、大祥星星文艺队、石岗桐岭村文艺队在广西来宾及附近乡镇都远近闻名,影响力相当大,成为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宣传队。桐岭镇街委文艺队多次配合镇政府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由于成绩突出,曾获“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称号。这些品牌文化宣传队,充分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相继创演了壮剧《巧哥》、舞蹈《红土情》、《我想回柳州》、《翡翠鸟舞》、《龙鱼舞》、小品《媳妇抢家婆》、快板《歌唱十六大》等几十台原创节目,这些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不少作品曾经在区市县级获奖,为桐岭镇争得了荣誉。其中舞蹈《红土情》、《我想回柳州》分别荣获来宾市2006年农村汇演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红土情》还获得广西农村文艺汇演比赛二等奖,《翡翠鸟舞》、《龙鱼舞》在全县文化艺术周特色舞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桐岭镇作为盘古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盘古文化遗存甚为丰富,当地盘古祠庙多,庙会文化体系比较完善,主要仪式有“杀猪敬奉盘古”、举行“游神”抢花炮,因而戏曲歌舞丰富多彩。目前挖掘培植的民间舞蹈有师公舞、民灯舞、壮师舞、龙鱼舞、彩蝶舞、翡翠鸟舞、龙宫水族舞等。以普通群众为生力军的农民演出队伍结合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民间文艺爱好者的组织和培训,大大增强了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名播神州的《翡翠鸟舞》,就是桐岭壮家独创的传统节目,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创新,成为广西民间艺术的一枝独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每逢年过节或丰收喜庆之日,翡翠鸟舞始终是压轴大戏,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