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创办示范点带动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网讯:北流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联系实际,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的工作思路,抓好多层次、多模式、多类型的示范点建设。该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示范点的建设,既有新农村指导员自已创办的,也有新农村指导员指导农户创办的,既能有经济型的、也有环境型的,各个示范点虽然模式、载体有所不同,但都各具特色,起到了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是抓特色,建设农民增收项目示范点。驻村指导员结合当地实际,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示范点,成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如,南部的清湾镇在驻村指导员大力争取和协助下,发挥与广东粤西接壤的地域优势以及气候常年温和且山坡地较多的有利条件,引资近千万元,建成目前广西最大规模的草鹅养殖基地;中部的隆盛镇发展种植百香果1000多亩,塘岸镇凉亭土鸡基地、南方奶水牛养基地,清水口镇创建了“广西百香沟”;北部的山围、民安、民乐、西琅、新圩、北流等镇成功引进和发展种植甜玉米、高产花生、优质提子、优质谷、马蹄等,其中,北流镇甘村的“绿满地”提子种植示范基地成功打造“中国早熟吐鲁蕃”,成为集悠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基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提子基地一项,甘村农民年人均增收250多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是抓载体建设,创办生产发展示范点。该市指导员率先成功创办的广西区内首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生产发展’示范园”,占地100多亩,先后种植广西玉米新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802”和台湾“华珍”超甜玉米及彩色马铃薯均获成功,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同时,在指导员的指导下,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搭建平台,从农民一家一户的“舢舨”创市场,向形成规模的“航母”创市场转变。如北流镇六地坡村在驻村指导员指导下,创办了“六地坡蔬菜协会”,其“六地坡霉菜”品牌梅菜远销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目前六地坡村每年全村销售品牌梅菜100万公斤以上,总值200多万元,菜农人均收入仅梅菜一项就达1100多元。大伦镇在驻村指导员的指导协助下,该镇12位农民建立永旺禽畜专业合作社,以11个生猪、水产养殖场为基础,建立了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11个管理区,加盟协会的农户550多户,成为广西最大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建立农民合作组织113个,遍及22个镇,共有会员近10万人。
三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抓好推广应用示范点。驻村指导员围绕“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想方设法引进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据初步统计,该市目前共引进农业实用新技术30多项、新品种20多个。玉林市广播电视局驻北流镇鸭埌村指导员黄承才,通过联系玉林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蒋伟梅,在鸭埌村成功引进无盆育秧新技术,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玉林市农科所该市驻民安镇才旺村指员陈学先,发挥来自农技部门的技术和信息优势,今年早造在才旺村进行超级稻连片超高产示范,为该市超级稻生产提供一个成功样板,带动该市早稻推广种植超级稻组合10.8万亩;全市早稻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23.1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58.4%。,目前全市有山围、民乐、北流、新圩、白马等七个镇种植了优质提子2500多亩,从目前挂果情况看,预计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亩产值超10000元,效益相当可观,目前已陆续开始收获上市。
四是纵深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抓好村容整洁示范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年来,该市广大指导员在总结“以沼气池和生态家园建设为纽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的推进,在村级开展了村容整洁示范村的工作,每个镇树立了3—5个村容整洁示范村。民乐镇罗政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隆盛镇中和村、大里镇六厚村等45个村成为“村容整洁”的先进典型。山围镇李村石根自然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抓好规划、村屯道路建设的同时,从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等工作入手,村民自发成立了广西第一个自然村级环卫管理站,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设立10多个垃圾收集点,并通过环卫管理站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保持了整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促进了村容整洁和村风文明。该自然村的成功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获得各级领导和众多参观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是抓好农民素质工程示范点。利用去年以来市、镇、村三级分别建立的党员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村干部党员的培训力度,紧密结合市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以推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相关知识培训,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帮助农村党员提高素质,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上半年,将远程教育工作中建成的网络平台作为市镇的“网络课堂”,扩大各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如,作为玉林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的北流镇甘村,广泛开展“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活动,目前,全村固定电话入户率达77.1%,宽带入户率达21.55%,闭路电视入户率达65.9%,儿童入学率达100%,60%农户订阅有报刊,50%农户设立有农家书房、书橱、书架。全村落实农民培训经费12万多元,有80%以上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致富新技术,成为该市农民素质工程示范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共投入资500多万元,建立完善农民素质工程示范点350多个,通过这“两张网”,共举办了各种培训班25期,培训达723人次,该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80%以上掌握了1至2门种、养技术,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大部分群众基本上都掌握了1—2门实用科技,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致富本领有明显提高。
供稿:广西北流市委组织部基层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