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推进300万农民大“换脑”

    过去常听人说:“不要苦熬,宁愿苦干”。四五月份,记者走马百色,感到百色人说得更新鲜:“既要苦干,更要巧干。”

  4月28日,记者来到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提到肖尘,不少人都竖起大拇指,说:“老肖是我们乡最‘牛’的人。”以前,人家种西瓜他也种西瓜,结果,他种的西瓜只长叶子不开花。后来,他吸取教训,自费学习技术,给大脑“充电”。“富脑”后,他在3亩冬闲农田上巧种蔬菜,当年挣了5000多元。初尝甜头的肖尘,自此种蔬菜、养蘑菇、育苗圃、开果园都注重一个“巧”字,不管种什么,都比别人种得好,年收入1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暴发户”。

  陆勤是靖西县安德镇三合街汤那屯的养蚕“土专家”,也是当地出名的女能人,年收入5万多。而在2004年以前,她种的是玉米,一年亩收300多元。听说养蚕效益好,陆勤参加了“农家课堂”,学了养蚕技术,种了3亩多桑苗,养起了蚕。

  田东县平马镇合乐村农民黄继学,更是搞起了“知识经济”,他自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刻苦钻研7个多月,发明了水塔电力自动开关,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湖南岳阳一企业立即抛来橄榄枝,要出60万元买他的专利。

  学技可以巧干,把握商机也可以巧赚钱。德保县荣华乡大坤村的韦勤轩,初中毕业后到广东打工。有一次,他返乡过节,发现家乡摩托车穿梭来往,村里却没有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他灵机一动,借了5000多元去南宁参加了摩托车修理短期培训班,开了一间摩托车修理店,一天收入200元左右。

  德保县荣华乡那林村,是一个大石山村,人们世世代代诅咒石头阻碍了发展。而该村村民农生天,抓住多罗五级水电站建设项目落户该村附近的机遇,他想到了“点石成金”,承包了几座石山,购进碎石机,做起了石头生意,每年向该电站供应石料收入就达8万多元。

  一句形容新型农民的打油诗写得好:“……最受欢迎的是农技专家/最关心的是市场行情变化……”许多事实令人开窍,新型农民已不像以往冒干、苦干、傻干,而是要学科技,懂市场,巧干智干。

  为了鼓励巧干,自治区正大力推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而百色市特别重视,积极推进了科技下乡、农家课堂、电脑进村、专家进乡、贫困村先锋行等,一场场一次次丰富多彩的农民“换脑”行动,已惠及当地300多万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