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九民村:近水楼台先得月 破烂山村早“换妆”

  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九民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北部,距乡政府3公里。九民村毗邻公路,倚靠青山,村庄附近的九民水库流水灌溉而下,浇灌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稻田,也滋养了辛劳耕作的九民村人。欢乐的水流声带来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歌唱着九民村人的美好生活。

  站在高处俯瞰九民村,绿丛中,群山下,栋栋房屋平地而起,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笔直地贯通首尾,屯与屯、户与户之间的道路都已硬化,干净整洁。全村共辖10个自然屯651户,这里半山半土山,宜种宜居,近年来,九民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畜牧养殖等产业,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看着这沃土良田,道路纵横,楼屋林立,欣欣向荣的景象,谁会想到从前的九民村曾坑洼泥泞,满地淤泥?

  埋管入地 节水省时

  过去的九民村还没有进行道路硬化,村民们走的还是泥巴路,灌溉水走的是水沟。九民水库的清水沿着水沟蜿蜒入地,在浇灌田地的同时,却也令周围的道路遭了殃。由于泥道没有硬化,流水在经过水沟的同时,也渗入了附近的黄土路里,导致道路一片坑洼泥泞。这样一来,不仅水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影响了村民们的出行,甚至给浇灌带来了麻烦。

  “因为渗水,水从水库流到坝尾要2个小时。以前最多只能灌溉600亩左右的地,水到不了的地方就种玉米。”九民村弄孟屯的黄忠诚告诉记者。黄忠诚家中有1.5亩地,由于灌溉面积有限,其中的0.8亩种植水稻,剩下的0.7亩只能种玉米。黄忠诚说,渗水导致了水流速度较慢,过去要让1亩地得到完全灌溉,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在这一个小时里,他还要担心从水库流下来的水中途被他人截走,半夜也要在地里来回巡视,一个晚上下来,实际要走20公里的路程。

  2012年11月,九民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开始开工,历时205天完成建设,不仅进行了坝体填充灌浆处理、泥结石路面等,还对下游坝坡修整、排水沟及坝脚排水棱体等进行了修整,埋管入土地,优化了灌溉系统,保护水库下游人口800多人,确保800多亩水田正常灌溉。而“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开展后,弄孟屯全屯进行了道路硬化,有157户房屋进行立面装修,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现在浇灌只需要十分钟,也不会浪费水了。”黄忠诚说。

  安置建设 瑶胞入住

  乡村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九民村也迎来了新成员的入住。在九民村那利屯的安置点内,居住着20户69名瑶族群众,这是伶站瑶族乡陶化村那利安置点项目,该项目现已建起了20栋1812.8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户均9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卫生厕所、饮水池,拉通了照明电路,从2014年底开始移民搬迁,到2016年底已有20户入住。

  韦老一家从去年搬至那利屯,今年春节,全家人欢聚在81平方米的新建房屋中,在明亮的灯光下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水、电、路,都通了,房子是政府帮建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孩子念书也方便了。”坐在自家房屋中纳凉的韦老,脸上露出安逸的笑容。

  韦老告诉记者,从前家住在陶化村高桥屯的高山之上,路不通,没有水,生活诸多不便,就简单的外出都是一件麻烦事。“下山要一个小时,上山要两个小时。每一次下山采购,总要多买一点。没有电灯,吃晚饭的时候都是用火油灯。”韦老的孩子小韦在一旁补充说,“现在这里有电,出门也方便,想吃什么,开个车出去买就行。”

  交通便利了,讯息也比以前通畅,能接收的务工信息也比以前多了起来。现在,家中兄弟两人外出务工,一人一年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而家人在家中种植农作物、养有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李磊 黄元荣 姚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