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虽繁华,咱村也不差;公路修到家,庭院开满花!”随着“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这样的顺口溜在武宣县的乡村也流传开来。今年以来,武宣县全面推进“美丽武宣·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等专项活动陆续开展。
产业富民生活美
含苞待放的百合、争奇斗艳的旱水仙、三角梅,柚子、金橘、石榴、芒果、葡萄、荔枝等果树吐露新芽……“这是花园还是果园呀?”4月29日,走进武宣镇大岭村,记者仿佛走进了花园,然而,随行的村委会主任吴明友却说:“这是村民吴金亮家的庭院。”
“我家种有15亩甘蔗,去年进厂原料蔗90多吨。”说到家庭的经济收入,吴金亮告诉记者,他家的甘蔗全是“双高”良种蔗,今年又扩种了5亩,除了护理好甘蔗和3亩水稻田,他和妻子还到县城务工搞楼房装修,平均每天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吴明友介绍,近几年来,大岭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甘蔗种植4000多亩,其中“双高”甘蔗就有1570亩,还有600余亩的沃柑、红心柚、桑椹果等产业。部分村民还常年闯荡市场,多条腿走路。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13元,全村280户农户仅有一户未建楼房。
“有活力的产业,才能激发有活力的乡村。”武宣镇党委书记廖磊这样理解“宜居乡村”建设。廖磊介绍,武宣镇将宜居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已初显成效。去年,大禄村、清水村、武南村、雅村等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
服务惠民人心美
“宜居乡村是我家,人人都来维护它……”华灯初上,大禄村码头屯中心的文化广场上,农民们用自编的歌曲歌颂美好的新生活。
“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仅是面子美,里子更秀。白天大家抓生产,晚间聚在广场上健身、聊天,处处传递着正能量。”村委会主任王志和说,富裕起来的农民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该村农家书屋定时开放,还不定时举行文体活动。
“目前全县有148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文化综合楼、文化广场。”武宣县乡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始,县里还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政务服务中心、村小学旧校舍等资源,落实人员经费,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保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6项服务。
基础便民生态美
在三里镇灵湖村,记者随村民张勇昌环着村水泥路走一圈,一栋栋镶红白砖的楼房映入眼帘,与四周葱郁的绿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家里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游客、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张勇昌介绍。
来到张勇昌的家中,只见庭院内鲜花盛开,农具物品摆放整齐,厨房里灶台整洁干净,瓷砖上没有一点油渍。“卫生搞好了,自己住着舒服。”张勇昌说。
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武宣县通过推进“三改”“六提”“三增”的“363”工程,实施以农村厕所、厨房和牲畜栏舍改造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道路通行、饮水安全、垃圾治理、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增强农村供电能力、通信能力、公共照明能力。
“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关键是要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武宣县委副书记覃燕由说,武宣宜居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到2018年底,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达到60%左右;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到50%以上,每个乡镇打造至少一个人畜分离生态养殖示范村;100%的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建设好45个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工程和通屯级硬化道路;宽带信息网络覆盖所有的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