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人大立法助推生态乡村建设

  横县那阳镇上茶村打造花园式村屯。 梁燕婷/摄  

  西津湿地,山清水秀。 甘世刚/摄 

  3月25日,《南宁市西津湿地保护条例》顺利通过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这一生态保护立法的成功,源于横县蓬勃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得益于横县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作为。

  自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横县人大常委会把乡村建设作为人大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目光定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力争把“中国茉莉之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

  积极作为 描绘生态乡村新蓝图

  2013年下半年,横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校椅、陶圩、平马、莲塘、南乡等乡镇,实地察看各乡镇乡村建设情况,了解西津湿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乡村的功能定位、规划理念、目标要求、建设效果,要求更加注重乡村自然生态品质,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古村文化,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从而留住“乡愁”。针对调查了解到的西津湿地实际情况,2014年2月,横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保护与建设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的决定》。

  横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专题视察,听取县人民政府的专题汇报,对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及时向政府提出整改意见,保证乡村建设的依法依规。“我们理解的生态乡村建设,不仅是一种改变、一种整治,还包含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旅游等产业。”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横县乡村办常务副主任宁宇说。“生态乡村建设之初,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听取政府关于乡村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定期不定期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群策群力

  谱写家园建设新篇章

  “正是借助于各级人大的推动,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比较多的项目与资金,平朗乡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横县人大代表、平朗乡党委书记李锐说。依托西津库区的湿地资源,在横县人大的推动下,平朗乡挖掘出一条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新村建设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让生态乡村建设落到了实处。

  如同平朗乡一样,横县人大结合各个地方的地理优势、风俗人情,提出各自的乡村建设模式。而横县人大常委会的主动作为,也得到了人大代表的积极响应。人大代表通过回选区走访选民,积极向群众宣传讲解村庄环境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的目的意义、乡村建设措施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营造生态乡村建设舆论氛围。人大代表还积极带头参加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对群众提出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代表们积极出谋划策,研究制定乡村规划,以规划引领建设。各乡镇人大更是依托人大代表活动中心,组织代表与村民一起开展“新农村、新环境、新生活”主题培训,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重要内容,让代表学有榜样,以代表带动选民,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目前,横县的生态乡村建设正在向百姓释放它的福利。例如六景镇仁和生态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游客;校椅镇“石井模式”,更是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兄弟城市前来参观学习。横县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居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