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打好生态“组合拳” 推动乡村新发展

  横县原生态笔山古民居。  

  横县村屯绿化一角。  

  山清水秀的镇龙乡风光。  

  茉莉飘香,生态横县。  

  云表镇新洋岭村。  

  整洁畅通有序的县城。  

  山清水秀、大美横县

  本版图片由横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何任朗 通讯员 杨 芸

  “如今,我们的村里干净整洁,建起了新舞台,修好了排污沟,村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说起村庄的新变化,横县六景镇南黎村支书陈健积兴奋不已。

  自“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横县扎实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专项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同时,稳步推进城乡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村史室及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巩固环境整治成果等。全县打好生态“组合拳”,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的社会效应明显,让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化”扮靓“生态乡村”

  横县那阳镇上茶村的生态公园里,花团锦簇,草木苍翠,长廊、亭台、鹅卵石步道、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正在休闲娱乐的村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那阳镇今年共建设有绿化示范村9个,上茶村是其中之一。”那阳镇党委书记梁文介绍。

  像上茶村这样拥有生态公园的村屯,在横县并不少见。今年以来,横县“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共投入建设资金2339万元,建成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77个,绿化面积693亩,种植苗木2.31万株,建成绿化普通村645个,绿化面积1290亩,种植苗木5.16万株。农村变得越来越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人。

  同时,横县精心组织开展“饮水净化”项目建设。2015年,全县71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如火如荼;结合冬春水利建设和“百河整治”活动,渠道清淤433公里;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今年确定水源保护划定项目点152个。

  2015年,横县开展“一通二改善三提高”“道路硬化”专项行动。全县18个通村道路建设项目、50个通屯道路建设项目、22个屯内道路建设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不断改善农村出行环境。

  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横县在深入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工作中,持续推进农村住宅建设管理行动。横县平朗乡双窑村委大凹屯、小京坡,校椅镇石井村委汶塘村等5个采用推荐户型及其建筑风格的整村推进村屯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15年11月,全县开工建设802户,竣工536户,开工率为186.51%,竣工率为124.65%。

  同时,横县科学谋划乡镇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横县六景镇、新福镇、百合镇等乡镇的生活垃圾设施项目正在积极施工;全县17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覆盖面不断扩大。

  此外,横县不断加强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 推进村史室和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横县陶圩镇六秀村和平朗乡笔山村的村史室总投资约33万元,现已扩建或修缮村史室用房,并收集整理布展所需展品并确定布展方案。今年民俗民居示范村平朗乡笔山村正对部分民俗建筑、历史建筑以及民居进行加固复原、翻修以及立面改造,努力打造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休闲旅游乡村。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为横县“生态乡村”建设增添别样的色彩。

  巩固环境整治成果

  2015年,横县结合“集中整治月”“四清理四整治”等专项活动,以路网沿线、流域沿线、重点区域沿线、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对全县所有村屯进行“地毯式”大排查。

  在过去的一年,全县集中开展各类清扫活动7529次,清运垃圾14000多吨,拆除残墙及乱搭建1307处,清捡田园面积124.2万亩次,回收农药瓶34.1万个,清捡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废弃农用物资84.5吨,“三清洁”巩固提升成效显著。

  同时,横县农贸市场管理亮点凸显。横县紧紧抓住市场“环境治理提升、基础设施升级、管理体系优化”的主线,开展乡镇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横县工商、食药监、住建等部门定期对乡镇农贸市场进行督查,实现镇区市场督查工作全覆盖,整洁、畅通、有序的市场面貌逐渐形成。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将桶里的垃圾翻开来检查,现在垃圾都分类好了,直接倒在车上就开走。”横县校椅镇李文廷担任石井新街的保洁员已有2年多,他每天环村收取垃圾的时间由开始的3小时,到现在不到2小时。

  垃圾分类处理在横县县城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在当地农村推行起来并非易事。没有更好的办法,石井村的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家用分类垃圾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经过当地广大干部的不懈努力,目前,整个石井村委12个自然屯1563户村民,家家都有两个分类垃圾桶,把垃圾分类完全落实到行动上。周边的贺桂村委、老新基2个自然村屯,也受其带动,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石井村也成了横县“生态乡村”活动的典型示范村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县“生态乡村”建设,横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横县下发了《关于持续深入推广“石井做法”的通知》,在各乡镇确定至少一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推广提升“石井做法”,积极引导群众在立足本乡镇特色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符合各乡镇实际的垃圾分类和清运处理有效模式。此外,横县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石井做法”推广及垃圾分类相关培训,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提升推进工作,发挥亮点辐射带动作用。

  2015年4月24日,全区建立城镇、乡村生态环境生活垃圾科学分类管理标准化与资源化处理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召开。这是自治区对横县十年不断探索,最终成功打造垃圾分类“横县样本”的充分肯定。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早在2013年,横县校椅镇石井村便建成横县首个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推行“三级四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农户、经联社、村委三级分筛垃圾,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分门别类处理。

  近日,记者在石井村新街看到,宽阔笔直的街道划上了白色的交通标志线,车辆停放整齐,这在广大农村并不多见。该村沿街的幢幢民居普遍有三五层高,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两个垃圾桶。“每天都整理好,干、湿垃圾分开放。”村民李家盟今年52岁,他告诉记者,如今从老人到小孩,他们村人人都自觉遵守两个桶的“规矩”。 “两年多了,也习惯了,现在想不分类都难。” 石井村村民黄汉秀坦言,石井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现已超过90%。

  “刚开始准备这些工具时,还有点别扭,让一个干部整天去捡垃圾,感觉有点丢人,但是经过思想的转变,现在是看到路上有垃圾,不去捡心里就不舒服。”对于横县横州镇的广大村干部来说,看到垃圾就好像眼里吹进了沙子。如今,他们和广大保洁员都有三样工具:扫帚、火钳和垃圾袋。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垃圾,必定要捡了再走。这是美丽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新变化。

  随着“生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生态理念不仅在横县广大干部身上得到体现,也在慢慢地改变广大群众的行为习惯。

  生态经济效应明显

  如今,走进横县的很多村屯,各种各样的村中绿色休闲小区随处可见。村民闲暇时不仅可以在林荫中漫步、在花香中阅读,还可以在亭台中吹拉弹唱、在健身器材上健身等,精神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近年来,横县通过广泛开展村屯绿化工作,在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村中绿化不仅成为美丽乡村的新亮点,也让广大群众分享了“生态乡村”活动带来的红利。

  据了解,在开展村屯绿化过程中,横县各地结合实际,顺应民意,坚持突出乡土特色、农村特色,在树种选择上,鼓励种植产生经济效益的果树、名贵树种以及庭院经济作物,如枇杷、荔枝、葡萄、百香果等树种,既可以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又能够给群众增产增收。

  在横县石塘镇三联村委下香村,很多群众庭院里都种植有百香果、葡萄、蔬菜等,一个庭院就像一个微缩版的自然田园。村民韦泽谊一边给葡萄修支架一边告诉记者:“别看我这小小庭院和小小屋顶,一年能够增收近4000元。”

  目前,全县已经建成的近100个绿色休闲小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旅游休闲好去处,绿色生态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横县镇龙乡是一个边远山区乡镇。多年来,当地以种植生姜、甜竹、八角等经济作物为主,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群众致富门路不多。为破解这一瓶颈问题,2015年以来,该乡以道路硬化为突破口,坚持“要致富先通路”的发展理念。全年共修建改建通村道路近40公里,很好改善了群众出行难、产业发展难、群众致富难等多个大难题。

  过去,镇龙乡交通条件不便,种养出来的东西难以销售,群众对发展生产积极性不高,多个优势产业无法形成规模。近两年来,该乡借力“生态乡村”活动契机,乡政府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以路带动,借路支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目前,全乡在保有桉树种植面积70000多亩的基础上,还种植其他经济林木30000多亩、生姜6000亩、九节风5000多亩、铁皮石斛30多亩、百香果380多亩、甜笋5000多亩、八角5200亩、柠檬1200亩、黄榄1000多亩,养蜂15000多箱。生态经济效益在该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昔日的偏远乡镇如今逐步发展成为“绿色福地,生态强乡”。

  镇龙乡乡长黄柳萍表示,镇龙乡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下一步将发挥好山水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生态文章,争取让更多群众分享到“生态乡村”活动带来的各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