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环境保护亮点回眸:让“金”字更亮 把“本钱”攒足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美丽南方”片区水体进行修复,治理后的月亮湖已达到“水面清、水质好、水体活、水色透”的状态。  

  广西环境监察总队到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  

  正在施工中的海城水产公司排水口截污工程。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在煤码头投资8000万元建设防尘网,可大幅降低扬尘污染。

  201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指出,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也是加快发展的看家本钱。当前,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正逐步从“求生存”向“求生态”、从“盼温饱”向“盼环保”转变。彭清华要求要以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扎实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贯彻落实。

  自治区主席陈武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生态立区的理念,积极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更加注重生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创新生态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完善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保障。

  2015年,自治区环保厅以“监管执法年”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主动服务稳增长工作大局,确保全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稳中有升。2015年,广西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并位居全国前列,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39条主要河流7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9%,县级城市为93.7%;近岸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占90.9%,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其中一类为77.3%,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平稳,水质总体优良;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良好,达标率总体上升。

  亮点一:从“督企”转向“督政”,构建大环保监管格局

  2015年,自治区环保厅按照“问题导向、问题清单、问题督政、问题追责”的工作思路,把环境监管的重点由“督企”转向“督政”,构建“党委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大环保监管格局。

  5月18日,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自治区环保厅在广西主流媒体上公布全区14个设区市存在的101个突出环境问题和污染减排进展情况,开启了广西环境保护从“督企”向“督政”的转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被外界称作“5·18”环保风暴的亮剑行动在广西社会各界中产生极大震动。7月10日、9月6日和12月29日,环保厅又再次公布了全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展1号通报、2号通报和3号通报。在一步紧跟一步的“督政”举措下,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打响了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的“百日大会战”,全力以赴治理大气污染,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消灭城市建成区内的生活污水直排口,形成了你追我赶抓环保的良好工作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经过努力,有效扭转了近年来广西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尤为明显。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广西以“督政”推动解决突出问题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环保部印发正式文件向全国推广“广西经验”。

  亮点二:环评提质增效 服务经济发展

  2015年以来,自治区环保厅主动服务稳增长工作大局,在环评服务方面不断简政放权,提质增效,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15年,环保厅完成93个非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所审批项目的总投资额约1200多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50多亿元,累计对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近200个,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42处,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基层干部、项目业主的好评。

  在自治区环保厅积极谋划下,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梧州机场迁建工程、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百矿集团新山铝产业示范园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中电投钦州热电项目、北海斯道拉恩索公司年产20万吨化学机械浆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获得批复。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环保厅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大项目环评,一手抓简政放权。在2014年大幅下放38.5%项目审批权限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下放13个方面35个类别的环评审批事项,仅保留火电、炼铁炼钢、有色冶炼、汽车制造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力求做到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到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上。

  据了解,截至2015年12月底,环保厅在47项自治区领导联系的重大项目中,已完成环评审批44项(含分期报批项目),完成率93.6%;159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新开工重大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137项,完成率86.2%;144项预备重大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66项,完成率45.8%。

  亮点三:大气污染防治扭转“不降反升”局面

  为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自治区环保厅坚持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通过开展联合督查,约谈2014年空气质量不达标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区域内的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以及燃煤锅炉和黄标车淘汰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广西首次对各市空气质量采取“差距对比”排名。从4月起,环保厅每月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以及“广西环保APP”、微信公众号,公布广西14个城市空气质量PM10、PM2.5、空气质量指数月均值、月度累计平均值排名。从6月开始,广西实行城市PM10污染防控警示制度和治理成效表彰制度,并将被警示及获表彰的城市向社会公开,对单独一项指标实施预警及表彰。这样的“差距排名”让各市产生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围剿PM10的硬战在八桂大地上相继打响。

  为增强大气治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切实减轻城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环保厅印发了《广西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若干应对措施》,要求各市、县政府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明确落实本辖区、本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工作责任和要求,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专项方案、年度计划、具体项目及实施单位,做不到位的、敷衍的,都将被追究责任并予以处罚。同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方案》《2015-2017年鼓励提前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奖励补贴指导意见》,重点推进城市区域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严管与淘汰。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区淘汰黄标车85266辆,其中营运黄标车37392辆,超额完成国务院要求的28000辆年度任务,完成率133.5%。全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三项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有大幅下降,PM10浓度更是扭转了自2013年以来持续上升的被动局面。

  亮点四: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取得突破

  2014年8月,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出资治理九洲江广西段。经过一年的整治,九洲江水质总体呈逐步改善趋势,粤桂跨省交界断面水质从Ⅳ、Ⅴ类,改善到基本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在丰水期,来自广东石角桥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九洲江各项指标均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方面,自治区环保厅通过狠抓北部湾近岸海域、西江、九洲江、南流江、盘阳河等“一海四江河”的污染防治,进一步推动全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广西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改善明显。经考核,防城港市为良好,玉林、北海、钦州市为合格;西江水质稳定良好。九洲江流域已被列入国家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整体水质持续好转,九洲江流域综合治理启动以来,共清拆禁养区生猪养殖场1293家,基本建成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8个垃圾转运站已建成3个、5个进入前期工作。

  另一方面,自治区环保厅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全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部完成划定并实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划定待批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强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区完成污水管网1313公里,投资31.85亿元;完工镇级污水处理厂104个,投资24.35亿元;截污生活污水直排口490个。

  亮点五: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

  2015年11月5日,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总结推广了广西经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指出,广西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梯次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5年,全区共投入3.6亿多元,支持15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广西自然保护区新增到78个,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超过1500个。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全区共筹集财政资金1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作,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整合各涉农资金267亿元,投入到全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整治后的许多村屯从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清、净、美。

  亮点六: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防城港核电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座核电站,核电安全广受关注。2015年初,广西成功举行“红沙-2014”广西核事故应急联合演习。此次演习同时启用自治区、防城港市、钦州市以及防城港核电厂等4个核应急指挥中心,动用2000多名参演人员和150多台大型装备,26位国家评估团专家全部给出了最高分。2015年10月25日,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即将投入商业运营;2号机组进展良好。12月24日,中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广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广西辐射环境安全,自治区环保厅不断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废旧放射源的清查和收贮力度,积极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提升辐射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安全意识,确保每一枚放射源都能有效使用,安全收贮。2015年12月,自治区辐射站在南宁凤凰纸业有限公司成功收贮40枚闲置、废旧的放射源,这也是我区历史上单次收贮放射源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统计,2015年广西已对31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113枚废旧放射源实施收贮。为妥善处置各类废旧的放射源,广西于2013年建成并启用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截至目前,该库已累计收贮全区各类废旧放射源1800余枚。

  亮点七:环境风险防控明显提升

  2015年,自治区环保厅编制了《广西环境保护系统研究:风险点与防控对策》,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的肯定,并批转各市书记、市长,要求增强环境风险意识,扎实抓好整改落实。

  环保厅还深入开展全区环境保护大检查,排查各类企业2万多家,查处违法企业2800多家,罚款企业1000家,罚款金额1.2亿元。依据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按日计罚1起、查封扣押16家、限产停产20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8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5起。2015年全年全区未发生等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亮点八:绿色产业发展有效推进

  2015年,自治区环保厅多次赴外省推介广西绿色发展商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6月,成功举办广西绿色产业投资洽谈活动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共吸引近300家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齐聚南宁,累计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22个,涉及投资金额600多亿元,项目覆盖污染减排、生态服务等诸多领域。7月,环保厅在北京召开广西环保产业发展专家咨询会,谋划合力推进广西环保产业发展,为广西绿色产业的发展打开局面。

  亮点九:环保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自2014年8月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区已筹措资金2.9163亿元,用于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全区共增设机构22个,41个县级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10个县级监测站通过达标验收,基层环境监察机构达标验收率提升到27.1%。

  2015年,自治区环保厅完成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项目建设,并顺利通过环保部环境监察达标化建设验收,该项目共投入资金2293万元,用时仅1年多,建成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环境监察机构的移动执法系统平台,全面提高全区环境执法效能,基本实现环境执法“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并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在2017年底前,80%以上的环境监察机构配备使用移动执法终端”的工作目标,走在了全国前列。

  亮点十:环境宣传教育及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以各大主流媒体和各种宣教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督促各市全力治污的同时提高了公众评污的参与度,加强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为推进全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配合“督政”工作的开展,自治区环保厅主要以在广西电视台开办“环境报告”专栏为平台,先后分3批次在主流媒体上曝光28起环境违法案件,同时开办了环保APP和环保微信公众号,每周播报环境质量状况、环保工作动态和曝光环境违法案件;与此同时,环保厅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人民群众和环保NGO组织代表座谈,建立了环境保护的统一战线。

  此外,环保厅还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加快“广西环保云”信息化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数据共享,提速预警预报,加强监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