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建设力促三娘湾景区设施提档形象提升

  这里有碧海万顷,波光粼粼,有洁净的沙滩、雄伟的岩石,有沁人心脾的轻柔海风、随风摇曳的渔舟点点,有捕鱼织网的渔家风情,琳琅满目的贝壳饰品,可供饕餮的珍馐海味……海豚之乡,坭兴陶都,英雄故里,多少宾客慕名来到钦州这座岭南古城,就是为了搭乘如风快艇,穿梭于碧海蓝天间,在海天相接处,与活泼灵动的中华白海豚亲密接触,一饱眼福。

  美丽三娘湾、中华白海豚,是钦州不可多得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

  横到边纵到角,专项整治常态化

  十年砥砺,三娘湾的滨海风情早已名声在外。“横到边,纵到角,不留死角,这是我们对保洁工作的基本要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世伦说,节假日前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整治,对村屯生活垃圾、污水、禽畜粪便进行全面清扫,对景区内外房前屋后的沟、渠、塘水面漂浮物进行全面清理,已经成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工管委的例行工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共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60多次,清理违章摊点400多个,清理海岸线30多公里,恢复沙滩面积2800多平方米。

  “近两年来,我们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规定、乡村建设活动问责办法、乡村建设活动督查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缴纳‘门前三包’保证金、收取垃圾费作为‘清洁乡村’工作常态化标准做好落实。”谢世伦说,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集中整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突显。

  坚持最笨的方法,没有松懈的余地

  “我们这里又是农村又是景区,虽然是村,但是它是旅游区;虽然是旅游景区,却也是在农村中,生态环境是景区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这里的管理要求比任何农村,甚至比乡镇都要严格。”谢世伦说,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相较其他地方而言,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对我们也特别重要,可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推进景区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也通过景区的加强管理把“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推向更深入。

  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共有三娘湾、乌雷、大环等3个社区,由于“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特殊条件,2015年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共聘用81名保洁员,配备垃圾桶440个、三轮车14辆、手扶拖拉机3辆、后推车1辆、垃圾收集池26个、垃圾焚烧填埋场4座。

  设施提档,形象提升,幸福提质

  “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拓宽了从滨海公路到三娘湾景区入口路段,并投入80余万元进行了绿化亮化;投资1000万元,铺设从海狗石至海水浴场1.6公里的观光木栈道;投资380万元的垃圾中转站,现在已经动工建设;投资172.9万元,安装271盏景区路灯;投资50万元建设清心园二期工程,提高景区绿化面积覆盖率;投入24万元种植近2万棵凤凰树、木麻黄树……”说起近年来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谢世伦如数家珍。

  从滨海公路往三娘湾景区,道路宽敞平直,两侧绿树摇曳,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已经很难让人想起往昔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一到节假日游客增多便拥堵不堪的场面,倒是对滨海美景的期待不由得又平添了几分。

  从海狗石往海水浴场,掩映在一排排翠绿的防风林下,干净典雅的木栈道沿着细腻沙滩向前延伸,徜徉其间,一侧蓝天如盖、碧波万顷,一侧绿树葱茏、枝影婆娑,闭上眼睛,微风徐来,掠起耳根的几缕头发,带来海浪相逐的哗哗声,竟是数不尽的惬意安然。

  连绵成片的木麻黄树下,黄沙干燥细软,或坐或躺,或跑或跳,大可肆意。疏疏朗朗的枝干,一年多以前,强台风威马逊肆虐的痕迹仍依稀可辨,黄沙中一株株新栽的树苗,柔弱的枝叶随风频点,恰是成长的希冀……“以前就是一个小渔村,那么多领导、干部都在做,我们也跟着一起做,每年变化一点点,谁也想象不到今天会变得这么漂亮!”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三娘湾,苏锡伟响应号召,赶在10月1日景区开放前开设了这家大排档,接待了景区的第一批客人,“这里环境越好,游客来得越多,我们的生意越红火,大家的生活也就越富裕。”

  目前,三娘湾管理区参与从事旅馆、餐饮、纪念品销售、渔家乐等旅游业经营服务的群众超过千人,很多群众在伴随着景区的发展走上了致富之路。(记者 敖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