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组织摄友在红岩村采风。
▲各种团队慕名前来门等村矮寨屯参观。
通讯员刘先春 李振杰 林坤增 文/摄
“在电视上看到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会议在恭城召开,恭城肯定不一般,就慕名而来了。确实名不虚传,环境美,乡村美,生态好,卫生好,空气好。”11月29日,一位来自梧州的女士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矮寨屯游览时赞不绝口。
11月5日,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在该县成功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建设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及区内各级媒体聚焦恭城,令这个曾因“恭城模式”生态循环农业享誉八方的瑶族山区县再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11月7日至8日双休日是雨天,但到矮寨屯的游客络绎不绝。11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矮寨村的“美丽转身”》,更让全国人民深入了解到恭城10任书记、8任县长“换人换届不换思路”,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情况。同时,矮寨屯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引导村民分类实施乡土化改造,低成本改善人居环境的做法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
“既要让游客感受恭城生态宜居环境,又要让游客体验恭城的节庆文化。”全国、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刚开完,该县又投入到筹办一年一度的月柿节工作中,以“金秋月柿红、宜居长寿乡”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月柿节于11月7日顺利开幕。活动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推出了“寻恭城瑶味,忆田园乡愁——— 恭城古居新村生态游精品旅行路线”,将文武庙、红岩、矮寨等古迹名胜、新农村及传统村落等美丽景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全国会议的召开和月柿节的举办,让恭城的乡村旅游更加火爆。会议召开以来的每个周末,该县红岩村、矮寨屯、黄岭村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外地游客,红岩村600个床位的旅馆入住率达95%以上。游客们对恭城良好的生态,如画卷般美丽的宜居家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恭城的环境保护得这么好,农村人居建设得这么美呢?
该县自上世纪80年代创建“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创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全县沼气入户率达89.6%,森林覆盖率达81%,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经济发展,以月柿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产量80多万吨,人均水果面积、产量、收入居广西前列。依托生态乡村、传统村落,该县积极倡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以莲花镇红岩村为代表的一批新农村实现了“三个转变、两个就地”——— 果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农村就地城镇化。
该县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不断美化和提升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质量。全县已高标准编制完成7个乡(镇)集镇规划,调整完善500个村屯规划,形成了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建成红岩、北洞源、社山等一批有舒适居住环境、有产业支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的“富裕生态家园”。在城乡风貌改造过程中,融入“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元素,对县城、集镇、公路沿线村庄进行风貌改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族风格凸显,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极佳,被评为“全区风貌改造示范县”,获得住建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特别是今年以来,抢抓广西乡土建设试点机遇,引导村民采用本土材料,聘请本地“土建筑师”,运用本土工艺,对莲花镇门等村、矮寨屯进行乡土化改造,使传统工艺得到活态传承,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改造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路子,全县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村落脱颖而出。
建设宜居家园,不忘逐步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6.87万座沼气池减少农村生活垃圾45%、生活污水30%的基础上,该县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为契机,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垃圾和污水的减量化和资源化。2013年以来,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7个、片区处理中心4个,建成具有沼气处理、微生物水选法、制肥、碳化热解、卫生填埋等工艺的垃圾处理设施一批;在70个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4座,铺设污水管网128公里,覆盖60%的行政村,处理规模达每日6400吨,年处理量达233万吨,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7%以上,实现了垃圾和污水处理两个全覆盖。大力实施“三清洁“三化”行动,2013年以来,硬化400多条村屯道路,总长1200多公里,占自然村总数的75%以上,行政村公路硬化率提升至89.7%;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45处,83%以上农村群众喝上了清洁卫生、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该县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社会化管理。现117个行政村、855个自然村全部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等基层环境卫生保洁规章制度,聘请村级保洁员730名。县财政每年安排村镇垃圾处理及保洁费970万元。村民按照每人每年12元的标准缴纳保洁服务费,每年缴交保洁服务费304万元。公司化运营方面,全县已有1.1万座沼气池实现了“全托管”,引进了一家垃圾制肥公司,大型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管理,逐步由政府包揽向社会化运行转型。
如今置身恭城乡村,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画中,农民的幸福指数得以提升,引得八方游客的连声称赞。“真想在这里住下不走了!”近日,来自南宁的一名摄影发烧友在游览矮寨、红岩村后说。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在门等村采访。
两位美女在平安乡黄岭村前的葵花园里自拍。该村获评广西第一批“绿色村庄”。